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美术频道 > 美术资讯 > 详细内容
中国现当代水墨何以处于尴尬境地
发布时间:2009/11/12  阅读次数:8612  字体大小: 【】 【】【
上个世纪80年代,正当中国当代艺术步入一个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的阶段时,上海的一部分艺术家在现代水墨领域已做出了诸多探索。然而,人们对其认知度却远不及同时段的当代艺术。那么这30年的上海现代水墨到底呈现给我们一种怎样的面貌?它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为何中国现当代水墨一直处于国内与国际市场两处不着地的尴尬境界?记者借8月16日上海证大朱家角艺术馆开馆展“水墨方向系列之一:仇德树、陈心懋、张健君、王天德作品展”举办之际,采访到了证大现代艺术馆特聘研究员、著名当代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王南溟,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朱旭初以及四位参展艺术家,就上海现代水墨这30年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探讨。

  王南溟:

  中国水墨流于尴尬境地

  作为这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王南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曾探究过中国水墨的发展状况。他表示,这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都是上海现代水墨发展历程中为数不多的代表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出发点。如1979年仇德树创办的“草草社”是上海较早对现代水墨进行探索和研究的社团之一,他的裂变水墨具有独到个性和特色;上世纪90年代开始活跃在中国现代水墨界的王天德和陈心懋,他们或以水墨的表现力,或以综合材料入水墨画,拓展了水墨的空间;而一直往来上海与纽约之间的张建君则把水墨材料指向了观念艺术的创作,将水墨理念与综合材料混在一起,从另一个层面提供给我们思考水墨媒材与观念艺术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作品绘制了上海现代水墨从1980年形成到1990年成熟的一幅完整蓝图。然而,对于这段历程所知之人甚少,重现这段历史与成就正是这次展览举办的意义所在,并由此衍生对中国水墨未来之路的思考。

  对于中国现代水墨之未来,王南溟没有正面回答。不过,他概括了一下目前业界的一些看法:首先,著名当代水墨艺术家刘国松曾说过,“中国水墨才是最正宗的当代艺术”;此外,更多的呼声是中国水墨就需要表现中国精神。不论哪种言论,王南溟表示,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流于民族情结之中。

  从市场角度出发,王南溟指出,中国传统书画无疑是国内艺术市场的主流,不仅艺术家名气大,作品量大,而且价格稳中上扬,收藏者体量也庞大;而当代艺术范畴中的油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价格自2004年以后也是飞速上升,并进入国际收藏家视野。唯有中国现当代水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中,都无法进入主流或形成板块。他说:“虽然艺术价值并不能简单地用市场去衡量,但不得不看到水墨艺术目前所存在的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尴尬境地。”

  朱旭初:

  水墨的古中求新需要文化重建

  著名评论家、策展人朱旭初则认为中国水墨的未来必须要与背后的文化相联系,即“中华元素与文化重建”问题。

  他指出,上海具有老海派文化特色,因此上海现代水墨画30年的发展历程必然呈现出当年老海派所特有的包容性和敏感性。他说:“上海现代水墨在中国发展比较早,但并不像北方那么激进,上海艺术家对于时代的变迁相当敏感,特有的地域文化使他们在态度上相对保守和隐退,或者说更具包容性。因此上海艺术家在水墨艺术的探求上,更讲求绘画的精致化和个人表现。”

  对于未来,他认为,中国现当代水墨要从古中求新,一定要有文化。他说:“没有文化基础的当代艺术只是一个文化消费现象。”他指出,“现代”或“当代”的划分来自西方线索,与商业运作有关,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文化。而在中国,古代、现代或当代,都不能简单地从时间观念去讨论,而是从道德、思想层面出发。恰如,这里的“古”不是时间,而是指“道”。自古以来的文化创新运动都与“复古”有关,既“回到古代”,唯古有道也。因此,他表示,中国画如果显示不了中国精神就不属于成功,最多只算实验阶段。他说:“现在去评判上海现代水墨还为时过早,应该让历史去评判。艺术作品本身会说话,时间自然会淘洗一切。”

  【艺术家语】

  张健君:重要的是思维和观念

  油画出生的张健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以水墨作为媒介的艺术探索。这源于他大量阅读西方思潮之后的第一次文化“回归”,既1979年至1981年间,他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老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那时起,他就不想简单地模仿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也不想去以图解老庄思想的方式去创作。1981年,他开始使用自然物质,如石头、陶片、砂子、纸张、树枝等综合材料进行绘画探索。之后对这类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逐渐加大、变重,进而演变成类似雕塑的作品。

  1987年,他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前往美国开始了当代艺术的考察与创作。那一年,他创作了《水乡》系列,水墨的湿、透、薄与油彩的干、实、厚并置,两种材料的巧妙结合在他的笔下使得水乡古镇的画面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说,他要让物质本身的语言取代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他中西差异与融合观念探索的最初雏形。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