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据苏州方志记载,桃花坞大街,东接人民路,西接宝城桥弄。全长648米,路宽9.8米。唐宋时期,苏州城西北隅阊、齐门之间遍栽桃花,称为桃花坞,旁有桃花河,是当时游春赏花胜地。历代诗人多有咏桃花坞诗,有“花开烂漫满桃坞,风烟酷似桃源里”等句,后遂以桃花坞作街名。直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桃花坞仍是苏州的胜地,桃花是少了,桃花坞年画名闻全国乃至世界。
少年时,笔者在市四中上学,桃花坞是必经之路。当时,大街北侧成排的都是桃花坞年画铺,大多是店坊合一的。桃花坞年画实际是桃花坞木刻。这也是吴地的文化遗产。桃花坞最大的热点是唐寅故居。唐寅是苏州人最喜欢的文人。当然苏州人对白居易、苏东坡、况钟、汤斌等人是极为敬仰的,但是苏州的小市民更喜欢唐寅。究其原因可能小市民们觉得唐寅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对唐寅钟爱有加,民间有着很多的唐寅故事。
唐寅(1470-1524)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长洲人(即苏州),明画家、文学家,“明四家”,“吴中四才子”之一。唐寅遭冤狱仕途失意后钟情于山水,特别是桃花。传说,唐寅经常高声朗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泄心头之怨气。这应该是唐寅终身定居桃花坞的主要因素。唐寅故居在准堤庵(苏州人称枕头庵)北的原钱江会馆(绍兴会馆)内西部,准确的位置在原钱江会馆桥厅西边的“小隐”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还留存祝枝山的碑文。唐寅如此热爱桃花及桃花坞,那么唐寅墓在什么地方呢?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据史料记载,唐寅卒于嘉靖二年岁尾(1524年初),葬于祖垄所在地——苏州城郊横塘王家村,祝允明为撰墓志铭。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传统,死后葬入祖垄是常理。但是按唐寅的性格和爱好,可能更愿意葬在桃花坞。笔者特意向二位高龄的舅父求教。二位舅父认为唐寅的真正死地可能在桃花坞东首。
上世纪初,曾有唐氏后人带了一张图在桃花坞寻找唐寅。当时笔者外祖父是河西镇镇丁(民国前称地保)。桃花坞在河西镇辖区内。外祖父安排一个叫阿三的助手全程陪同唐氏后人寻找唐寅的真实葬地。他们根据带来的一张图在鲇鱼墩至西大营门之间反复踏勘丈量。西大营是军队驻地,在原来的林机厂位置。唐氏后人说,横塘王家村是唐寅的衣冠冢,真正的墓地应在桃花坞东首。但找了两三天后还是没有找到,唐氏后人带了图失望而去。唐寅墓地成了千古之谜。
苏州人特别钟爱唐寅,因为唐寅是贴近他们生活的文化人,是聪明能干而有气节的文化人,是苏州人塑造的“苏州特色”的文化人。这里应该有苏州的“市民情结”的作用。经典评弹传统书目“三笑”中的唐伯虎就是典型的苏州特色的才子唐寅。这是市民用想象希望塑造的艺术人物,究其根本是苏州人的“市民情绪”。笔者也是小市民,也喜欢《三笑》中风光十足的唐伯虎,不愿看到才华盖世命如纸薄凄苦中度日的唐寅。
诗酒风流的唐伯虎晚年甚至感叹于世态的炎凉而皈依佛门,这让我们为这位多少年来一直让人感叹的姑苏才子感到一丝悲伤。如今,在车来人往马路边的唐寅墓显得冷冷清清,但唐才子的故事却在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中不断地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