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频道 > 人物报道 > 详细内容
书法与兵法:我一生难解的情缘
发布时间:2009/11/6  阅读次数:20668  字体大小: 【】 【】【

书法兵法——我一生难解的情缘
作者:张济海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书法兵法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遥想三十多年前,我十六岁时凭着一手好字被特招入伍。之后,亦文亦武,修持历练,成为军校的一名硕士生导师。我指导的学生获得了硕士学位,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我的书法创作也日有所进,代表作品“厚德载物”被永久性地镌刻于万里长城居庸关并被人民大会堂悬挂收藏。朋友们问我,你是如何把书法兵法统一起来并取得如此佳绩呢?
     天地之道,一阴一阳;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阴阳之变,太极之理。从哲学角度看,书法兵法同出一理。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熟悉兵法的人都知道,奇正乃兵法之要诀。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研习书法者也都会熟悉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的著名论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所谓正,是带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所谓奇,是特殊规律。兵法书法都是以奇取势,以正成和;奇正相生,生生不息。用兵不讲奇正则难以取胜;书法不讲奇正,就不可能创造出好作品。比如书法家常以排兵布阵之法构思书法之章法,以用兵的出没、起伏、虚实来处理点画与结构,使书法作品收到意外之奇效。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犹如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用笔如用兵,布局如布阵,书法用笔的优与劣,布局的巧与拙,如同军事上的用兵同样事关成败。
     书法的诸多术语,则直接来自于军事术语。如西汉初年的萧何喻写字为参加战阵,他说:“夫出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胸前,文武贵在笔下……每欲书字,喻若安营扎寨。”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以用兵的阵势、武器的锐利、军事行动的威力等军事术语来喻书法之笔画。书圣王羲之在《题笔阵图》中,喻纸为阵地,喻笔为矛戈,喻墨为盔甲,喻砚为城池,构思即将帅,技法即副将,结构即谋略,运笔出入宛若发号施令,转折有力势如破阵杀敌,笔画飞扬真个是决定胜负了。难怪清代书法大家康有为说:“古之论书,犹古兵法也。”
       自古以来,军人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从冷兵器时代一直到今天,军营造就出的书法大家不胜枚举。相传,书法的基本工具毛笔就是秦国名将蒙恬所发明;草书也是因适应作战需要而产生;历史上许多军事家同时也是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亚圣颜真卿都出自军营。秦代小篆的创始人李斯、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清代禁烟英雄林则徐;现代如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陈毅,中国书协首任主席舒同等,他们不仅善于用兵,而且深谙书道,既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同时又铸情于笔墨之中、挥毫于方寸之间,真可谓文韬武略,兼擅其身。
       了解书法兵法的关系,可以防止书法创作中的无病呻吟,荡涤萎靡、柔弱、消沉之气,弘扬书法艺术刚柔相济、奇正相生的可贵品格。我以为,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只是一个瞬间,指挥一场战斗也是一个瞬间,永恒的是那种深邃的哲思,是游刃有余的书艺与兵艺。墨池之深,荡荡乎如江海;书法之奇,危危乎如用兵。军人研习书法,挥毫泼墨,不仅有助于对兵法的理解,而且通过书法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军人不仅要学会“舞刀弄枪”,还应学会“挥毫泼墨”,能文能武,尽显当代知识军人的风采。
书法兵法殊途同归。
书法兵法,将伴随我终生。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而作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力拔山兮气盖世 ——张济海其人其书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