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画部分大师云集,名作荟萃。展出187件作品,基本反映出中国画60年来在传统基础上推进和拓展的过程。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历程,中国画走上了一条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发展之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画的价值核心与内在逻辑必然遵循中国文化的本体规范。当代中国画坛呈现出前所未见的多样繁盛格局,而其主流——当代中国画的魂魄,仍是张扬中国本土的文化精神和多元统一的民族精神。也惟有立足于此,中国画才会具有真正的现代性,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创造活力。此部分的代表性作品有:齐白石的《红荷》(1951年)、徐悲鸿的《奔马》(1951年)、黄宾虹的《西湖皋亭》(1952年)、黄胄的《洪荒风雪》(1955年)、潘天寿的《灵岩涧一角》(1955年)、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1956年)、石鲁的《转战陕北》(1959年)、钱松嵒的《常熟田》(1963年)、关山月的《绿色长城》(1974年)、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1979年)、贾又福的《太行丰碑》(1984年)、刘大为的《晚风》(1991年)、黄永玉的《我的祖国我的人民》(2003年)等。
油画部分121件作品,多属宏大叙事的鸿篇巨制。其中包括胡一川的《开镣》(1950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953年)、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1954年)、吴作人的《齐白石像》(1954年)、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1959年)、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1961年)、孙滋溪的《天安门前》(1964年)、汤小铭的《永不休战》(1972年)、沈嘉蔚的《为伟大祖国站岗》(1973年)、吴冠中的《太湖鹅群》(1974年)、陈逸飞、魏景山的《攻占总统府》(1977年),也有代表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解放的艺术探索如陈丹青的《 西藏组画系列:进城之二》(1980年)、罗中立的《父亲》(1980年)、孟禄丁、张群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1985年)等。从中可见,60年来的油画发展,在吸收与融合的基础上所开创的民族化道路,为中国油画奠立了生存的根基,传承与创造在时代的主旋律中造就了中国油画的跨越式发展,既有创作实践上的不懈追求,也有理论上的多方探讨。当代中国油画不仅呈现出旺盛生命力,而且也在艺术内涵和语言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
版画部分展出138件作品,精品叠见,丰富多彩。版画60年的发展,贴近现实生活,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涌现出大量史诗式的作品,成为最为繁盛的艺术门类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多样化的新的格局,多版种、多形式的合力,使版画在艺术观念、语言手法、材料媒介、图式风格诸方面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多向发展的格局中呈现出前未之见的创新性、学术性新质。展览包括了新兴版画运动以来的绝大多数代表性画家,古元、李桦、力群、彦涵、王琦、黄永玉、李少言、徐匡、吴凡、晁楣、吴俊发、赵延年、赖少其、杨讷维等,他们的作品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前进的足迹,而且能够让人们看到版画艺术在20世纪前半叶新兴木刻传统与中国传统版画的双重文化经验共同作用之下的不断拓展。
雕塑被分别置放于不同展场中,共展出79件作品。从艺术语言的角度考察,60年来的中国雕塑承传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又受到法国雕塑、苏联雕塑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初期,刘开渠领衔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堪称新中国雕塑的经典。而王朝闻所作《毛泽东浮雕像》、《民兵》和《刘胡兰》,张充仁的《解放》等雕塑作品,也都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改革开放以后,雕塑艺术在城市化建设的高潮中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随着城市雕塑的发展,原有的架上雕塑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手法,走向了更为多样、更加活跃的形态。进入21世纪,雕塑家们不仅注重表达个人体验和个性风格,关注社会和现实生活,而且关注雕塑的当代形态和语言方式,关注中国雕塑的文化身份和国际地位。
属于大众美术的年画、宣传画、连环画、漫画部分,展出的90件作品都是公众最为熟知的几个门类,也是脍炙人口、难以忘怀的经典。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众美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相应,得到了超越前代的发展,整体水平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许多人都有张贴年画、宣传画,喜读“小人书”和漫画的阅读记忆,那些大众化的图像同样印证了共和国的历程与人们的审美情趣,成为60年来美术成就不可或缺的部分。代表性的年画作品有邓澍的《保卫世界和平签名》(1950年)、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1951年)、叶浅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1953年)、任率英的《嫦娥奔月》(1955年)、金梅生的《菜绿瓜肥产量多》(1955年)、刘文西的《在毛主席身边》(1959年)、中央美院附中集体创作的《当代英雄》(1960年)。宣传画有彦涵的《我们衷心热爱和平》(1952年)、张绍诚的《广阔天地新苗壮》(1973年)。连环画有王叔晖的《西厢记》(1956年)、华三川的《白毛女》(1960年)、陈宜明、刘宇廉、李斌的《枫》(1978年)、贺友直的《朝阳沟》(1979年)、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1992年)。漫画有丰子恺的《邻人》(1958年)、廖冰兄的《自嘲》(1979年)、丁聪的《后门总会开的》(1981年)、华君武的《疑难杂症》(1985年)。特别是还展出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动画作品。
水粉、水彩、漆画等几个品类的72件作品,虽无法涵盖其全面景观,但从扬起的朵朵浪花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大海的气息。纷繁的现实生活,多样的文化语境,丰富的艺术元素,与水彩、水粉艺术整合便有了中国特色。而漆画作品所呈现出的丰富的表现力和其它艺术品类所无的独特韵味,是其作为全国美展一个品类的基础,让人们看到了美术百花园中的缤纷。
为了更好地总结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中国美术馆与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合作将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术研讨会,集合国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展望未来。由中国美术馆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也于展览开幕之日在全国发行。
在展览开幕式上,范迪安馆长还宣布,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自2009年8月22日至2009年10月23日中国美术馆对公众免费开放。期间参观中国美术馆需事先预约,按规定领票参观。参观票当日有效,过期作废。目前我馆接受观众电话预约,预约电话为010-64030586、010-64031886。下周开始,中国美术馆网站将推出预约系统,观众朋友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系统进行个人参观预约。
回顾60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美术队伍不断壮大,美术事业日趋繁荣,美术创作精品迭出,美术发展空间辽阔,而与之相关的本次展览中各个类别向社会所呈现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生机蓬勃的景象,是60年来美术发展成就的缩影。当我们回望新中国60年美术事业的发展历程,看到这一件件令人难忘的精彩作品,就情不自禁地为60年来我国美术创作的丰硕成果而感到自豪和欣慰,也油然而生地焕发出巨大的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动力,同时,美术家们更会感受到时代所给予的历史重任——以满腔热情继续谱写21世纪辉煌壮丽的文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