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7年“龙艺工作室”创业十周年的献礼节目《火焰山》中,许正利夫妇与美国的同行一起,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表演技巧结合在一起,运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表现手段。空中竞技、陆地激战、海底遨游,“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皮影、木偶、真人同台演出,规模宏大,构思独特,开创了中国传统木偶表演艺术新的里程。
《火焰山》的创新主要还表现在使用英文对白,让美国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中国古典神话故事《西游记》,介绍剧中的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顺理成章。表现手法上运用新的构思,又不失原著精神。比如将孙悟空激战牛魔王改编成 “孙悟空斗牛”。在《西班牙斗牛士》的乐曲声中,孙悟空最终降服了牛魔王。剧中还增加了“猪八戒背媳妇”,诙谐、幽默,这在《西游记》原著中是没有的。
许正利夫妇分别担任剧中土地神仙、观音菩萨这两个人物英文对白配音,虽不专业却很有新意,让美国人听一听中国“土地老儿”的乡音土语。
《火焰山》中的夸张合乎情理,增强了戏剧效果。多种表现手段,比如皮影,萤光材料,加上多重布景,音响、灯光特技等同时使用,令人耳目一新,满足了美国人的猎奇心理。
“洋为中用”:传统木偶艺术应走的路
2003年,中国木偶艺术界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汇演,有将近20个省市的专业团体参加。
许正利回国看了他们的演出后感触颇深,认为传统的东西丢掉的太多了,民间的、传统中国风格的剧目太少了。中国传统木偶艺术汇演,追求的反倒是一些“洋味儿”的东西。
怎样用现代的表演方式为传统的、民间的艺术服务,许正利认为这是一个汲取、吸收、传承的问题。
现代的技术与传统的手法相融合,又不失传统木偶艺术本身的精华,古为今用,大胆夸张,这才是现代木偶艺术发展的方向。
许正利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融合了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国家艺术基金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艺术家们的积极性,鼓励艺术家们发挥专长,使世界文化遗产真正成为美国高质量和多元化的艺术资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的表演艺术家,应该认真地去继承与弘扬。
为中国传统艺术“入籍”美国作推手
谈到中国传统木偶艺术在美国的发展,许正利夫妇说:“我们来美国十几年,已有资格申请入籍,但目前还不着急。我们考虑的是中国的传统木偶表演艺术怎样扎根美国,怎样‘入籍’美国的问题”。
为此,两位艺术家经常为当地的美国同行们举办传统木偶艺术讲座,希望能把他们多年制作、表演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传授给美国的艺术家。
另外,他们还准备开办木偶艺术学习班,在本地的几家中文学校开设木偶表演课,教授木偶制作、表演等课程,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希望通过他们的不懈地努力,让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在美国民众之中生根、开花、结果。
“木偶伉俪”从艺路上比翼飞
王玉琴的父亲王德元是中国著名京剧演员。
她从小随父亲学艺,12岁时考入北京鸣华京剧团学习班,同时在北京戏曲学校进修达6年之久,主攻青衣、刀马旦。十几年的演艺生涯中,先后主演过《穆桂英挂帅》、《玉堂春》、《五家坡》等剧目。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成立之后,为充实木偶剧团的演员阵容,需要一些懂得京戏表演的演艺人才,木偶艺术剧团选中了王玉琴。
许正利从小就喜欢木偶剧,放学后经常到木偶剧团看演员们排练。母亲见他对木偶着了迷,借公出的机会带回了一套木偶送给他,那一年他12岁。
此后,许正利就常给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演木偶戏。1960年,15岁的许正利考入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成为该剧团成立后的第一批学员。
当时,中国大多著名的民间木偶艺人年事已高,为继承宝贵的传统艺术,剧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新学员向民间各大流派的名师学艺。许正利到湖南长沙师从木偶名家李海轩等老前辈。另外,剧团还聘请陕西、四川、福建等地老艺人到北京讲学。通过几年的学习,许正利逐渐掌握了中国南北各大流派不同的表演风格,以及木偶的制作技巧。
1978年,许正利夫妇随团到南斯拉夫参加萨格勒布国际木偶节,获得集体演出大奖。(俄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