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那时候,您是否知道它是个禁区?
王炳华:我确实不知道它是原子弹实验基地,既然被拒绝,当时也就把这个事情搁置了。
从那以后,楼兰考古便成了王炳华的奢望。但多年来,那片神秘的地区对王炳华来说一直有股强大的吸引力。14年后,楼兰终于再次被提起。这一次,《丝绸之路》摄制组承诺带着王炳华去寻找楼兰古国,条件是必须找到楼兰,而且还要找到斯坦因等人在罗布淖尔发现的楼兰美女干尸。为了圆心中的楼兰梦, 王炳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王炳华:当时,我们不管对方提出什么要求都说可以。我们的要求就是他们要想办法让我们进去。他们说这没问题,归我们办。
记者:您说的想办法让你们进去,是指要获得军事禁区的许可?
王炳华:对。就是要他们替我们办好进入楼兰地区工作的手续。他们当时口气很大,说他们是“通天”的,这些问题他们都可以给我们办好。当时这个项目实际上是高层领导批准的,用来探寻中国古文化的奥秘。
手续很快就办妥了,王炳华获准随摄制组进入楼兰,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向楼兰进发。1978年末至1979年初,王炳华等人做了一系列仔细周密的准备,坐上直升飞机,飞向罗布淖尔上空,寻找楼兰古城。 王炳华:我们先是坐着直升飞机往下面看。楼兰古城实际上还是很好找的,因为斯坦因、斯文·赫定他们曾经走过,也留下了各种记录,虽然没有像现在这么精确,带着GPS等等,但实际上当时的测量图还是比较准确的,所以根据他们的测量图要找到它非常容易,一下子就把楼兰城那个标志性的佛塔找到了。
记者:当您第一次坐直升飞机看到它的时候应该是很兴奋的。
王炳华:当然很兴奋。
记者:您记得当时的细节吗?
王炳华:实际上就是一飞而过时看到了。感觉很惊喜,心想:还好,它还在,没被毁掉。
惊喜发现“楼兰美少女”
从飞机上,王炳华远远就看见了楼兰城的标志性佛塔。这个隐身沙海2000多年的文明遗址还依然存在,在经历了西方学者的探访之后,它还能带给中国考古学家什么样的惊喜呢?在确认楼兰遗址依然存在之后,摄制组决定先暂时不进古城,而是由王炳华带队寻找楼兰墓地,寻找可能出现的楼兰女尸。
记者:楼兰城有很明显的标记,但墓地的位置是不知道的?
王炳华:不知道,寻找很艰难。核试验基地在那个地方做了很多工作,如土建、工程等等,我推想他们肯定会知道。当时他们派了一个团级干部协助我们工作。我就问他,你们在施工过程中有没有见到古代墓地的迹象?他说,好像听说在修路的时候曾经挖到一个古代的墓地。我问在什么地方?他说没有具体的坐标、位置,反正有这么一个古墓,古墓里还有很多木头,那些木头我们拿出来都用了。当时战士们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古墓沟。
古墓沟到底在哪里呢?可惜战士们已经换了很多批,没有人知道这个墓地的确切位置。情急之中,王炳华想到了在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的考古游记中记载的在孔雀河北岸发现大量古墓的相关例证。于是,一行人当即决定,沿着孔雀河北岸徒步排查。
记者:但是即便这样,听起来还是有点像大海捞针。
王炳华:就是大海捞针。我们走了将近两个星期,一无所获,疲惫不堪。
记者: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一直往前走?
王炳华:沿着孔雀河地毯式地往回扫。一天走了七八公里,边走边查,但是没有收获。大家在精神上很疲惫,体力上也很疲惫。
记者:您指的没有收获,就是一点人类生存的迹象都没有找到?
王炳华:见不到。中间曾经见过一座汉代的墓葬,但是跟我们希望找到“楼兰美女”这样一个目标距离很远,而且那里面也没干尸。
我鼓励大家继续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傍晚,我们终于有了重大发现。我们有一个搞摄影的队员叫刘玉生,到处找好的角度拍摄。他喜欢找那种一尘不染、很纯净的沙子。当时他发现了一道黑影,大家站起来看的时候,确实见到前面一片非常光洁的沙地上,有一道达一尺多长的黑影。大家觉得非常奇怪,怎么回事呢?实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点点高的东西就能够拉出很长的影子,走过去以后发现是一个小木桩。
记者:当时看到它有多长呢?
王炳华:暴露在沙面上的不到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