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风和华族元素也是展演的一个显著特点。
观摩会的开场仪式,就采用了华人传统的击鼓和鸣锣的方式,透着一股热闹劲儿。
马来西亚槟城修道院华小表演的《新年乐》,小演员身着红衣服,系着红绸子,梳着朝天辫,再加上铜钱、元宝等道具,都是华人过年的典型元素。
马来西亚菩提独中的学生们,则跳起了西藏舞——《情满天路》,举手投足间,很有几分雪域高原的神采。
“我还没去过西藏,希望以后有机会去看看原汁原味的藏族舞”,菩提独中高三学生史育铭说,“我平时也在学中国的民族舞,这次看了来自中国的同龄人的舞蹈,对自己也是一种动力。”
事实上,“学习中国舞,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马来西亚华族舞蹈联合总会总会长准拿督陈森才说。
年轻的戴喜玲就是其中的一分子。2003年,她在香港学习芭蕾舞时接触到中国舞,“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于是,她开始学习中国舞,并通过了中国舞教师资格考试。
2006年戴喜玲在槟城开办了一个中国舞考级班,“每年都有100多个人来学,学员中有华人子女,也有其他民族的人。”
“通过学习中国舞,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文化,”她说,“中国舞的教学中包括民间舞和少数民族舞,如东北秧歌、藏族舞、新疆舞等,所以,教舞蹈时,也教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我喜欢看这些有中国风格的舞蹈”,槟城华人吴绸云说,“在这其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历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大家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回忆。”郑芳林说,“舞蹈,能够团结大家,保持民族精神。”
郑芳林认为,“孩子们通过舞蹈中的元素,可以寻找早期华人的记忆和文化要点,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祖辈是怎么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生活。”
“了解,是更好奋斗的动力,否则,会失去了根基。”他说。
为青少年搭建起交流舞台
“促世代友好”是活动的另一项主题。
“通过舞蹈艺术,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少年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中国与东盟青少年舞蹈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文化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中国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甲芹说。
马来西亚槟州城乡策划、房屋及艺术部主席黄汉伟也持有同样观点,“以舞蹈为工具,进一步融汇中国东盟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他说。
教学交流环节,这一点尤为突出。
这天的华人大会堂,热闹非凡。来自中马等国的舞蹈老师,先后教授着中国苗族舞、马来舞和印度舞的动作,最后,更是将三种舞蹈的动作串烧在一起。各国青少年,一边模仿,一边探讨,很是兴奋。
“感觉很新鲜,”深圳小姑娘赵曦说,“我是学中国舞的,以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印度和马来西亚舞蹈,这次很开眼界,对我以后的跳舞也很有帮助。”
“各种舞蹈流派的特色、身体的韵律、节奏感等,是千差万别的,这些都相当重要,需要我们去捕捉。”在《中国舞蹈》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张萍看来,这种交流不仅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还有着互相审美上的判断和取舍,有助于他们开发自己的身体。
在舞蹈之外,大家也在交流着彼此的生活、文化等话题。几天下来,孩子们增加了了解,也结下了友谊。
“我和贵州的王素杰小朋友互相留了地址,我就要去中国读书了,如果有机会就去看她。”印尼的舞蹈演员李瑞盈说。
来自深圳的高琳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排练和备场时,我们常一起聊天,有时用中文,有时用英语。”
段北生感受最深的,则是当地华人的参与热情,“透出了一股对祖籍国的真情。”他说,“这已是我第四次来马来西亚了,每次都受到热情的接待,有亲切的回到家的感觉。”
“活动中,很多人付出了辛苦的努力,陈森才、陈友信、马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苏子芳、雪隆舞蹈协会会长林泰山、马中友好协会执行秘书刘建章……”段北生说,这样的名单可以说出很多。“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义工,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工作。没有对中国友好的信念,不会做这些事情。”
中国东盟青少年舞蹈交流将步入常态化
本次活动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签署《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交流倡议书》。
在活动的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马中友好协会、马来西亚华族舞蹈联合总会等倡议单位,马来西亚英迪学院院长陈友信、北京博览同盟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杨祥有等倡议人,在各国数百名青少年的见证下,郑重地在倡议书上签字。
他们共同倡议:在今后中国东盟10+1民间友好组织大会活动期间,同时举办中国—东盟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将舞蹈展演作为一个交流平台与渠道,同时支持各国多元化的舞蹈文化的和谐发展;启动舞蹈教育及培训项目;在区域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舞蹈文化,扩大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提出该倡议,是因大家在交流活动中形成一些共识,”杨祥有说,“我们认识到中国东盟各国人民宝贵的舞蹈传统需要加以保护、传承与发展;认识到青少年是中国东盟友好的未来,加大中国东盟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非常有意义、前瞻的一件事。舞蹈跨越了语言的障碍,特别适合于对外交流。”李甲芹表示,“此项活动已被正式纳入到第四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吉隆坡会议)框架协议中,明年7月将在新加坡继续举办。”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段北生说,“通过交流,让他们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对我们今后的对外民间交往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