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美术频道 > 美术资讯 > 详细内容
中国现当代水墨何以处于尴尬境地
发布时间:2009/11/12  阅读次数:8931  字体大小: 【】 【】【

  之后,他的装置作品《墨园》以及《过程的瞬间》中都无不体现出他在差异中寻求共生与融合的观念与思想。在采访最后他说,中国现当代水墨的不断创新已让西方对中国水墨有了更为广泛的认知。在他看来,水墨艺术并不在于形式与材料,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家的创造力。

  陈心懋:上海现代水墨与中国精神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陈心懋是一位出道很早的艺术家。“文革”期间,他就曾以当时流行的“苏派”和“新浙派”水墨的主题性绘画参加了不少重要的展览。1978年,他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国画研修班学习,这段经历也成为他艺术生涯中第一个重要台阶和分水岭。那时,他得到了上海顶级画家林风眠、朱屺瞻、程十发、陆俨少、方增先等的指引。由此,他在传统绘画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影响下开始具有构成和表现意味的现代水墨画创作。

  1984年,他又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在当时盛行的“85新潮”影响下,他开始进行中国画革新的各种尝试,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各种艺术表现法都成为他借以表达的语言,而作品所体现的内涵和精神指向却依然是怀旧的、古典的、中国情调的。当时,他取材于风景创作的实验性抽象水墨画就是他之后的代表作《无声系列》的前奏。

  1987年,研究生毕业的他回到了上海,开始他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期所走的综合媒介实验道路,并创作出了代表他个人风格的标志性作品《无声系列》、《史书系列》。

  1990年后期他又回归寻求传统审美意趣的现代表达。近年来受数码技术的影响,他更是利用电脑合成、喷绘的方式进行创作。出现了《水墨史书》、《蓝色史书》、《有文字的陆地》、《仿宋人山水》等具有代表性的新作。

  在陈心懋眼里,水墨画是活的,是不断发展的。不管  创作手段如何变化,陈心懋都秉持着一种艺术态度——用现代的方式在作品中体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独特认识与理解。这是他艺术成长的精神内核,即“中国精神”问题。

  王天德:现代水墨在未来3-10年会有很大突破

  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王天德,一直将观念与水墨语言的不同表达结合在一起。他的艺术个性不是以某种固定风格或主题去体现的,而是不断在发生变化。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如此评价:“他是一位走在当代观念道路上的艺术家,但是他却始终未曾舍弃水墨语言。在我看来,他是真正理解了中国水墨作为语言本体的独特品质和他在当代文化观念关照下具有的发展可能性。”

  2002年,王天德开始创作《数码系列》他将抽象的水墨“书写”与用香烟之火的“烧写”重叠起来,使作品成为既像“画”又像“书”的面貌,这是他在当代观念与水墨方式结合上做出的一个推进。他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国当代水墨在经历频繁的国际交流之后,从只关注个人问题已转向关注整个社会的主流问题。他说:“如果水墨还在关注传统技术层面,就必定会阻碍当代水墨发展的可能性。”

  他认为,现代水墨应该在未来3-10年会有很大的突破。首先,国内艺术家群体在这20多年来的当代艺术发展中已对水墨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国内收藏界也正在逐步关注和推动它;其次,未来国际上如果有一些大型艺术机构能举办各类大型中国水墨展,就会创造当代水墨在国际上的发展机遇。当然,他说:“这些不仅需要中国经济的复苏,也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新的认识。

  仇德树:“裂变”还会继续

  这次展出的依然是仇德树1982年就开始的《裂变》系列作品。不过,画面却逐渐从抽象走向具象,显然艺术家对于《裂变》的思考更为成熟和深刻。

  上世纪70年代末,仇德树就开始进行水墨实验。1979年,他成立“草草社”,提出“独立精神,独特技法,独创风格”的重要口号。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的精神都不能独立,其他的技法风格更不用谈了,所以“独立精神”在整个口号中尤为重要。1980年中期,他成为最早的职业艺术家。然而,他知道光是“独立精神”还不够,还需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理念,即需要哲学思想与创新技法相结合。1979年至1982年间,他在不断进行“力破纸背法”、“自然泼墨法”、“印章拼贴法”等多种实验之后,最终确立“裂变”。这是一种边构画、边撕裂、边整合,边装裱的一气呵成的绘画方法。这种裂变艺术彻底打破了“笔墨是中国画生命”的传统,改变了宣纸的被动性和辅助地位,使它的白晰、细腻、柔韧、半透明、渗水性等特质成为展现艺术魅力的一种方式。

  《裂变》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象征。裂变的现象,从细胞乃至自然万物,一次次的裂变都是对历史认知的继承与革新。仇德树正是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心中的人文情怀在其画中得以体现。他说,当代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艺术家用什么样的新媒材或新形式,而是在于他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注,对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反省和思考。他说,这条道路他还没有走完,还会继续下去。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