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写成横折。
先说“恿”的上部件“甬”横折钩写成横折,这样与“勇”的写法达到了一致(“勇”上面的“甬”已写成了横折),然而“甬”独立成字,其中的横折钩仍然没有变化。如果变,那么“甬”字结构的字,如“桶、通、涌、俑、痛、蛹……”所涉及的字会更多,甚至会涉及到象“筩”上下结构的处理问题。其实“勇”中的“甬”横折钩写成横折,依我们看来是承袭历史上的写法,如《康熙字典》的写法也是如此,分析原因可能是一个字内如果有两种相同的笔势(“甬”和“力”都有横折钩),在书法上将其中一笔作相应的调整后的结果。但现在将“恿”中的横折钩写成横折,似乎与“勇”取得一致,却给“甬”本字和其它有“甬”结构的字书写处理带来了困惑。
再说“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写成横折。确实,在“敝”字结构的字如“蹩、鳖、幣”等字中把横折钩写成横折,这也是承袭了历史上写法。如果按上述做法,“瞥、弊、憋”与“蹩、鳖、幣”等字取得了一致,其结果会带来“敝”字及由其组成结构的字,如“撇、襒”等字的处理问题。特别是“蔽”也是上下结构,而“敝”仍未改变,应作如何理解?甚至会涉及到“黹”字的处理问题。
上述笔画的改写,有可能从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之区别来加以划分的,那么“蔽”为什么没有改变写法?我们想还是从源头上考虑为妥,“恿”的源头为“甬”,“瞥”的源头为“敝”,甚至只考虑到其左边部件,这样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内地汉字中44个字内的现象,其中有一些也是两岸四地的汉字存在现象,举例说明如下:
上述中现行汉字“恿”与“勇”、“辱、唇、蜃”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在台湾上友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辞海》也有类似,可能由于原字库调整或许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然而“敝”字结构的字,其都写成了带钩的统一处理,解决了一字多种写法的问题。如果像《通用规范汉字表》问题解答中所述:“适当考虑汉字在台湾、香港、澳门的使用情况和国际化的需求。……尽量避免扩大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汉字使用的差异,以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李文焘最后建议,希望能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让两岸四地及至有关国家和地区间进行这方面的研讨,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使汉字的整理真正朝着汉字本身发展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正确演变下去。(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