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产业 > 详细内容
马未都:名气是无形资产 观复博物馆不可复制
发布时间:2017/3/4  阅读次数:30537  字体大小: 【】 【】【

        “我当过文学编辑,也写书,上过《百家讲坛》,这些都是无形资产,我做民营博物馆就沾了‘名气’的光。”近日,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接受了中,谈到了自己的作家身份、经历,也提到了民营博物馆创办、发展的一些问题。他表示,自己十分期待,未来对于社会上公认办得好的那些民营博物馆,国家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马未都出生于1955年,曾当过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与著名作家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
  《青年文学》杂志编辑、作家……这些身份让马未都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他也曾不止一次在活动中提到阅读与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养成阅读习惯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书可以反复读,不强求每次读书直接获益。”马未都说,每个人很难确定读的什么东西对人生有作用,“而且现在的读书环境是很好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未都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收藏逐渐颇具规模。1997年1月,马未都创办的观复博物馆正式开馆,是国内第一家法人资格的民办博物馆。
  聊起创办观复博物馆的经历,马未都感慨颇多。他说,民营博物馆的经营确实是存在一些困难,“而我当年创办观复博物馆的时候,场地是租来的,没有固定馆址”。
  “因为注册得早,我的博物馆就叫了‘观复博物馆’,地址在北京,但名字里没有北京字样。现在,我们要到全国各地去做博物馆分馆,走到一个地方,就得注册一次:到上海要注册为‘上海观复博物馆’到深圳就得注册为‘深圳观复博物馆’,这就给我们办馆带来了巨大麻烦。”马未都透露,自己曾经向相关部门呼吁,能不能将观复博物馆办成一个“试点”,开办分馆只需备案,无须注册,“但这个障碍这么多年也没解决”。
点击进入下一页
  马未都觉得,目前国内民营博物馆数量大致占到了博物馆总数的20%,观复博物馆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仍然会有这些麻烦,就更不用说其他小一些的博物馆,“我能支持到现在具有偶然性。我当过《百家讲坛》主讲人,还算受欢迎,也出书。我算是个有无形资产的人,办博物馆算沾了这些名气的便宜”。
  “所以,观复博物馆不具备可复制性。就全社会来说,要办好民营博物馆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上述偶然因素上。”马未都期待,对于社会上公认办得好的那些民营博物馆,国家未来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