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出版界有三大盛会,即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春夏之交的全国书市(现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和秋季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功能独特、特色鲜明的三大盛会,不仅为国内出版人所看重,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增进图书交流交易、推动全民阅读、扩大版权贸易的重要平台。
订货会雏形:大受书店欢迎的集贸市场
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1987年5月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首都第三届社科书市暨第一届首都社科图书交易会,被视为北京图书订货会的雏形。当时,虽然条件十分简陋,像集贸市场一样,但由于将传统的看书目订货改为看实物订货,大受书店欢迎。20余年来,随着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发展,北京图书订货会已成为业界最具影响力的标志品牌之一,成为全球华文图书最大的交易平台。
从1987年社科图书交易会只有40多家出版社参展、订货码洋不到700万元,到2009年参展出版社达533家,民营书业74家,订货码洋达25.1亿元……北京图书订货会随着技术的进步日益活力迸发。
改革开放后,虽然业内新出现了不少区域性、行业性的图书订货会、交易会,但只有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全国综合性的图书订货会,其地位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如湖北海豚传媒有限公司企划总监徐鲁所言,我们现在做书的节奏和日程安排,已经不知不觉地在适应着一年中两个大型的订货会的“节气”:一是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二是秋季的少儿专业订货会。就像农民种庄稼,忙过春夏两季,就可以稍稍闲一下。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图书订货会的功能也在不断延伸,除图书产品交易之外,已演变为集产业展示、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务活动。北京图书订货会的这种变化,既是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因而,有业内人士将其总结为,在引导中国书业市场趋势和社会阅读等方面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从书市到书博会:把书业影响扩大到全社会
1980年10月7日~2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全国书市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共展出图书1.3万多种。全国108家出版社向书市提供了图书,其中在京的出版社53家,地方出版社55家。书市共设17个展销处,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接待读者76万多人次,销售图书426.7万多册,共计377万多元。
1980年,由于“文革”结束不久,第一届全国书市集中展示了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图书出版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当时的中国出版业意义重大。可惜第二届全国书市再办时,已是1989年。书市由此延续至今(2003年因“非典”推迟到2004年),已成为每年出版界的盛事之一。
2006年8月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书市被列入其中,并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每一届书市(书博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对出版界最新成果的检阅,更对推动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给参与者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2007年4月下旬,在重庆举行的全国书市是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后首次举办。这届书市的整体安排和各项活动均围绕全民阅读这一主题展开,如书市的论坛主题定为全民阅读与社会进步,晚会定名为《书香神州遍地春》,在重庆掀起了一场全民阅读的高潮。
鲜明,内容丰富,富于创新,把影响扩大到社会,对文化建设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著名作家王蒙参加完书市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书市“场地大,关注的人非常多,不仅是一个书市,而且还是一个读书节、文化节。”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的潘凯雄说:“每天几万人涌入展厅,那情景不亚于前几年港台歌星开演唱会,盛况空前,让出版人感到格外振奋。”
2009年4月底在山东举行的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更是把规模和交易额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据测算,在实现出版业交易48亿多元的同时,拉动当地餐饮、旅游、交通、通信、商业、服务等相关消费近30亿元。青岛分会场原定下午5点闭展,但观众热情高涨,一直到晚上7点,仍排着长长的参观购书的队伍。一位60多岁的老人看到这种火暴场面,在电梯上对组委会工作人员说:“这么多人来参观书博会,就这一点,我看中国是有希望的。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
北京图博会:逐步向世界著名书展看齐
1986年9月5日~1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国际性图书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京举行,由新闻出版署、国务院新闻办、科技部、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等单位主办。这一届博览会共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1055家出版社的5万余种各类图书参展。今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是第十六届。
逐步向世界著名书展看齐的北京图博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书展,在世界书业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2004年,中国以主宾国身份参加法国巴黎图书沙龙。2005年,根据2005年法中文化年要求,法国出版界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北京图博会。这也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国主题为“法国出版:文化的多样性。”2005年,北京图博会还首次设立了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其目的是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中国出版走向世界,实施国家提出的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对于在版权输出、弘扬中华文明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外出版家、翻译家和作家进行奖励。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对该奖项的定位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只颁给在此方面作出贡献的外国人(含外籍华人)。从2005年至今,已有包括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在内的16位出版家、翻译家和作家获此殊荣。
承续着北京图博会一贯的办展宗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2009年,包括主宾国西班牙的24家出版发行单位在内,共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762家单位来京参展。16万种出版物和1000多场文化活动,吸引了20万观众到场参观,海内外200多家媒体对图博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从首次举办至今,这一系列数字的巨变,不仅见证了这一书业盛会的成长,更是中国出版业逐步向国际业界看齐、沟通海内外交流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