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当代艺术前景:过于观念化模式化作品没市场
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及其周边国家所显示的超强爆发力,使之成为当地媒体关于中国崛起的大量报道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不过,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也凸现了对于政治题材过度消费、过于功利化地看待创作以及过多地使用既定的图式等问题。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乃至东南亚的影响、市场潜力以及自身发展前景等问题,笔者近日与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斯民国际艺苑董事总经理蔡斯民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朱琦: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乃至东南亚产生巨大影响,有赖于诸位的推动。这股艺术旋风的刮起,离不开世界对于中国实力迅速提高的关注,海外华人精英阶层对于中国当代经济和文化现象的关注,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市场潜力。本地一位收藏了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医生告诉我,像他这一代接受西化教育的海外华人,对中国仍然有特殊的情愫,对于中国的崛起既兴奋又好奇,而当代艺术恰好为他了解那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年轻人的所思所为提供了一个窗口。
郭建超:本地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浓厚兴趣,也可以说是源于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中国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崛起,全球在西方之后对艺术的广泛兴趣以及亚洲对自身当代艺术的关切。
朱琦:中国当代艺术在东南亚刮起旋风后,本地区的当代艺术也在悄然兴起。据本地拍卖行人士说,印尼收藏家现在更热衷于购买本国的当代艺术品,这可能与中国当代艺术品价位过高有关,但这个市场无疑是由中国当代艺术带起来的。
蔡斯民:东南亚的当代艺术确实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启发和带动下发展起来的。这一地区的当代艺术创作,经新加坡而扩散到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特色相当明显。我们曾与印尼有关基金会合作,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名家参与那里的双年展,这对推动印尼的当代艺术具有积极的作用。
朱琦:中国当代艺术有许多怪诞、冷漠、观念化和模式化的成分,与东方人含蓄的审美传统不太相符,当然,它也有适合当代人寻求刺激的消费心理和强烈的流行文化色彩。这种艺术的强大吸引力,在于它为世界塑造了一个极度戏剧化的“中国表情”。有些在海外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直接采用“中国脸谱”、“中国社会的一张脸”等标题,旨在打造成一张派发给西方的中国当代视觉名片。
郭建超:中国当代艺术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是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思考、反映、赞颂和批评。在当代艺术的表述中,我们感到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一个充满价值、观念与传统冲突的时代,视觉表达多样性本身即为文化力的显示。对于传统审美的新诠释,在国际艺坛上也成为一股特殊的力量,世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一定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