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频道 > 学术研究 > 详细内容
人民币上不同时期的名家书法
发布时间:2011/4/7  阅读次数:8750  字体大小: 【】 【】【

    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表示面额的汉字究竟是谁写的,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董必武写出的,有人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行长南汉宸写出的,还有人说是当时总行研究处处长冀朝鼎写的,因为他们都写得一手好字。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或者说不完全对。  

   1948年12月1日我国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至今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我国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62种版别,这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由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兼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后来担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题写。董必武的一手好字在解放区有口皆碑,董老自幼对柳体情有独钟,精研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他以楷书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刚健挺拔,笔势精悍,骨力遒劲,俊俏舒逸,结构严谨而开张,深受书法界好评。 

  1955年3月1日我国发行的第二套及以后的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是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马文蔚先生用隶书所写。马文蔚幼时就喜欢书法艺术,对汉隶和魏碑造诣精深。建国初期,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同志对书法十分喜爱。在新版人民币设计出来时,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印在上面的分量,几经比较,他选中了当时默默无名且年仅40岁的在中国人民银行任金融研究员的马文蔚书。马文蔚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力足丰润,典雅和谐,刚柔并济。1978年,新版人民币发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征求马老意见,建议将“国”字与“银”字改为简化字,同时把面额汉字中的繁体字改成简体字,异体字改成正体字,旧体字改成新体字,马老又欣然命笔。目前,流通的第五套新人民币票面上面额汉字改用了印刷宋体字,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六个字仍然沿用马文蔚的书体。 

  1980年4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后于1994年退出流通领域的外汇兑换券上的“中国银行”,系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大家、中国科学院原院长郭沫若的手笔。“中国银行”四个字极富变化,粗笔不臃肿,坚实如柱,细笔不柔弱,瘦劲神通,字字精道,看上去确有大气磅礴、力重千钧之势。

  人民币的设计和人民币上的题字是作为国家机密不能泄漏的,所以,几十年来,马文蔚守口如瓶,从未向任何人提及此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一篇文章促成了这一多年的秘密终于大白天下,那是1983年3月的一天,时任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政协委员、省文史研究馆员的马文蔚先生在翻阅3月1日《山西日报》时,偶然发现一篇将人民币是题字者说成是冀朝鼎的文章,没过几天,《新民晚报》也刊出同样说法的文章。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马文蔚当即提笔给中国人民银行部行写了一封信,说明了事实真相。恰逢此时,中国人民银行设计的第四套人民币准备将第二套人民币上的书体改成简化字、正体字或新体字后仍在新版上使用,正需要确认第二套人民币上书法的作者。于是,便派当时任国营五中一厂(现北京印钞厂)设计室主任的张作栋、设计师陈明光(现为设计制版分厂厂长兼设计室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赴山西,走访了住在阳曲县的马文蔚先生,在听完马文蔚回忆当时给人民币题字的详细经过后,向马文蔚出示了随身携带的题字原稿,得到了马文蔚先生的确认。这份原稿真迹是北京印钞厂的1号档案,上面的字是用剪下的单个字拼成的,其中,“中、国、人、银、行”五个字的纸地是白宣纸,“民”字写在绿色虎皮宣纸上,其余面额汉字均是写在黄色虎皮宣纸上。“民”字由于黑色墨笔字写在绿色的虎皮宣纸上有些靠色,制版时用白色勾边。为使第四套人民币上汉字书体保持一致,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确认第二套人民币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