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些年,我国各城市的大剧院如雨后春笋,不但直辖市、省会的建设堪称世界一流,即便在中小城市,设计、规模、设施,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但是,如此之多的大剧院忽然落成,也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有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和强大的管理能力,管好大剧院?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剧院少得可怜,不但影剧兼营,而且设施陈旧、功能滞后,北京建了一个音乐厅,竟惹得全国游客赶来参观;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大剧院和北京国家大剧院相继落成,人们一下发现了大剧院的诸多益处,这里既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代表了自己的形象,又丰富了城市的艺术生活,催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于是,自本世纪起,兴建大剧院,成了各个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重点,一批大剧院拔地而起。如今,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基本都已建成大剧院,像东莞、惠州、烟台、常州、泰州、温州、绍兴、马鞍山这样的地级市也有30多个拥有了大剧院,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大剧院甚至延伸到县级市。据介绍,还有一批城市的大剧院正在建设中,更多的城市已将大剧院列入城市建设的规划,估计3到5年内,所有中等以上城市都将建成大剧院,其中,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是大剧院建设最快的省份。
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三种经营模式已经形成,特色很鲜明
大剧院之所以称大,就在于其规模,这里既可以上演交响乐、话剧、歌剧、戏曲等多种艺术,还拥有展览、饮食、图书销售等文化场所,而且周边的园林、喷泉、水池、雕塑也为城市提供了优雅的休闲空间。今天我国的大剧院建设,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从以前的不入流一下子就进入世界一流,设计师是世界最著名的设计师,技术是当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的国际最现代化的设备。但是,硬件的急速进步并不代表软件,或者说管理水平的提升。如何管理大剧院,让如此先进的大剧院真正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以优质的服务和优秀的文艺演出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达到建设的初衷,这是许多城市的政府和居民最为关切的问题。
经过10多年的摸索,我国的大剧院管理初步形成了三种行之有效的类型。
一是独立经营,这一类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最为成功。他们利用本地现有的经营管理人才负责,广泛吸纳各种专业人员,按照国际惯例、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则运营。上海大剧院既是演出场所,又担当演出经营商,几乎占据了上海剧场演出市场的半壁江山,开业12年,基本做到天天演出不断。据国家大剧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大剧院创建之初,就将自己作为艺术生产基地,一改从前剧院的经营理念,不是租场,而是从事艺术经营,开张3年来大部分演出都由自己举办,以春、夏、秋和剧院周年庆典4大演出季形式,推出不同的文化主题,吸引了国内外杰出的艺术团体、艺术家和剧目在这里亮相。另外,大剧院的几项规定也打破了国内演出场所的多年积习,例如演出期间严禁摄影和一年之内不许同一个节目再度上演等,而且杜绝了赠票,让大剧院的舞台准确体现了市场价值,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欣赏权益。
另有一部分剧院,可以说是多数剧院,走的是联盟道路,其中,中演院线是近来最受关注的联盟体。中演演出院线隶属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成立于去年底,首批成员单位共有22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解释说:与硬件设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大剧院软件建设严重滞后,各剧院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所以,“中演院线”应运而生。其优势主要在产品内容上。一个优秀的剧目,可以通过院线突破区域限制,运用统一的操作方式在全国各地巡演,降低每个剧院的营销成本,迅速提升成员剧场的经营能力。
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虽然经营有方,却只是自我一家,中演院线尽管是多家,却是一种松散的联盟,而保利院线则是直营式的管理模式。
保利是我国著名的央企品牌,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实力强大,其中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今年成立整10年,10年来,他们不仅在高雅艺术演出、艺术品拍卖和电影院线建设中成就卓著,而且还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剧院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全国剧院17家。据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伟介绍,保利文化集团最早只经营位于北京东二环的保利剧院,尽管在剧院经营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从未考虑过以此作为公司的主业。2003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落成,向全国招标经营管理公司,保利这才迈出了剧院管理连锁经营的第一步。“我们有保利剧院的成功先例,又感觉这种管理应该与酒店管理有相似之处,于是,壮着胆子开始了尝试。”任伟说。
以后,各地的大剧院越来越多,而全国又没有一家专门的剧院管理公司,因而,登门向保利文化集团咨询经验、要求协助管理的大剧院不断。为了将保利模式推向全国,2004年,他们专门成立了保利剧院管理公司,如今,下设17个子公司、3个分公司,向连锁经营的17家剧院派出70%以上管理人才,既负责引入国内外的优秀节目,又负责各剧院的日常运营。
硬件缺陷如何避免
演出专家从规划起介入,管理要提前
当你站在重庆的闻名景观朝天门码头时,一座造型独特的庞然大物矗立在眼前,这就是开业不久的重庆大剧院。重庆大剧院尽管由保利剧院管理公司管理,但也有重庆业主方派来的监督人员,负责人傅南寝的名片上写着: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一个出版人怎么来到了大剧院?傅南寝说,重庆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是先建大剧院,然后再考虑如何管理。他原来当过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局长,又在剧院担任过经理,以后虽然进入出版业,但对剧院管理素有研究,还专程去欧美各国考察,在一时找不到专门人才的情况下,才被派来兼职负责。他的工作就是监督管理方是否依照合同经营,比如低价票、公益演出、引进的优秀节目、上座率是否达标等等,同时也协助管理方改正剧院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他看来,由于各地大剧院的设计、建设与后来的管理是两家,而设计建设单位大多又是艺术外行,结果建和管严重脱节,导致大剧院本身存在相当多的缺憾。
傅南寝认为,各地的大剧院,例如剧院选址、音乐厅的规模、剧场坐席的数量、舞台升降装置、灯光和音响的指挥系统,甚至卫生间、衣帽间等,都是在落成之后才发现了问题,只好再度耗费人力、物力重新改造。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要求今后的大剧院必须建设与管理同步进行,就是说,当大剧院立项时就应该开始考虑如何运营的问题,而且要由专业的管理公司介入设计和规划。
任伟和他的公司在实际管理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几乎所有落成的大剧院都带有明显硬伤。很多大剧院属于城市新区规划的一部分,而新区的交通、人气尚未形成,结果让大剧院成了孤岛。另外,建筑设计单位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音乐厅应该比较小,而且从来也没有想到舞台升降系统的操控室必须与外界隔离。正因为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所以他们成立了保利剧院工程建设咨询公司,公司的业务就是提前介入规划并建设中的大剧院。目前已经介入的大剧院工程有6家,还有8个省市的13个大剧院工程正在筹划参与。在介入过程中从未来运营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避免那些“悔之晚矣”的事情再次发生。
闲置一天都是浪费
规模、投资、选址须审慎,立项要严格
前几年,豪华大剧院建设之风劲吹之时,曾饱受媒体诟病,理由就是有剧院没节目,实属浪费。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宁根福那时是战士杂技团团长,他带着团队走遍全国,发现很多大剧院确实长期闲置。今天再回头审视,他认为,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文化需求看,大剧院并不算多,由于大剧院都是综合性演出场所,所以一个城市有一两个也很正常。关键不在建不建大剧院,而是管理水平。只有高水准的管理才能够不断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演出节目,支撑起大剧院的舞台,繁荣一方文化。
由于能源和人力耗费巨大,所以,大剧院闲置一天都是浪费;由于大剧院是公共文化设施,所以,浪费就意味着损害了公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认为,大剧院不是不能建,但规模和投入都不能跟风,盲目攀比,而应该依据本市的具体情形而定,立项一定要严。西安音乐厅刚建时,有人还认为超前,没料到建成后吸引了国内外的音乐团体,提升了全市文化市场的层次。这就是立项时下功夫的结果。
赵季平的话的确是事实,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建成后由于管理有方,使两个剧院成为世界优秀节目的大舞台,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因此得到了巨大改观。而保利剧院管理公司原有的演出经营优势,通过直营的方式,与全国17家大剧院共享,2009年在各地共组织演出1800余场,接待观众120万人次。中演的院线结盟,将自己雄厚的国内外文化资源推广到各地,既节约了成本,也让许多缺少演出资源的剧院获益。
管理规范化是大剧院经营水平的保障。各地的大剧院经营,政府没有利润只有投入,所谓投入是指政府为大剧院承担公益演出、普及演出、低价票和日常维护的拨款,这些都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是必需的政府行为,但是,如果管理不规范,所有这些投入就不会得到相应的社会效益。保利剧院管理公司为了规范管理,制订了《行业标准》和《剧院经营管理规范》,将国内外各类院团演出分为A、B、C三大类,划分出演出档次和艺术水准。有了这些标准,一个城市的舞台水平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文化生活的质量也一目了然。
大剧院如何经营,关系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也关系到城市文化生活的水平。据任伟介绍,目前我国的专业剧院管理公司仅有他们一家,专业人才也远远不够。日本的剧院,从票务、舞台到经营,都有许多专业且职业的公司,人才众多,管理细化。他希望,我国的剧院管理也能有更多的公司和人才介入,承担起大剧院经营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