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频道 > 上海频道 > 详细内容
宋庆龄在莫利爱路寓所图片展在上海举行
发布时间:2013/2/4  阅读次数:8573  字体大小: 【】 【】【

  本周,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20周年,由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筹办的 《不朽的岁月——宋庆龄在莫利爱路寓所》展览正式展出,70余件展品中有50余件是首次展出,其中孙中山宋庆龄共同生活时期所使用的物品、宋庆龄与宋美龄的合影原照、宋庆龄亲笔签名保存的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结婚照,抗战期间保留的俞大维赠送炮弹壳花瓶等,均在这次展览中引起观众关注。

  宋庆龄在这儿协助孙中山著书立说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孙中山在日本结婚。1918年6月26日,他们一起住进莫利爱路的寓所(今香山路 7号)。从 1918年到1937年,宋庆龄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伴随孙中山革命,独立走上政治舞台,捍卫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支援抗战赢得胜利,这里见证了宋庆龄一段不朽的岁月。

  一进展厅,孙中山宋庆龄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出现在人们眼中。一套木质的门球是当年两人经常使用的。每天清晨,他们会在花园里锻炼身体,打球时,孙中山有时会随意把球打出去,宋庆龄则在旁边又笑又喊,说他只想赢球,什么招儿都使出来了。

  一片如绿叶般的瓷质小盘、一盏氤氲着墨兰色的小碟,也都是他们曾使用过的餐具。孙中山的胃肠道不太好,所以宋庆龄总是使用精致漂亮的餐具为他制作一些可口的小食。他们俩曾用过的围棋,孙中山理发用的器具,房间壁炉的配套煤箱、锅铲、棍子、刷子、皮老虎等,这些均为第一次向公众展出的实物,无一不显示出温馨的家庭生活气氛。

  他们在莫利爱路居住的那段时间中,宋庆龄细致入微地照顾孙中山的生活,陪他买书读书。展览中,还有一本孙中山题赠给宋庆龄的书《中国的发展》,扉页上他用英文写道:“赠我的妻子Rosamonde孙逸仙1920年4月12日”。在生活中,宋庆龄尽心协助孙中山著书立说,当他的得力助手,在他所有的重大革命活动中,始终追随左右,坚定支持。不论生活、学习、工作,宋庆龄都是孙中山精诚无间的相伴者。

  宋庆龄多次拒绝蒋介石“拉拢”

  宋庆龄其实十分在意家庭生活,她精心收藏保存了大量家人照片。首次对公众展出的一张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照是一张原照,这张约10寸左右大小的照片制作在一个白色硬质纸板相框中,右下端铭有一个金色的金属徽记,上面写着“中华上海”以及 “Chung HwaStdio Shanghai”等字样。徽记一旁是宋庆龄用铅笔亲笔签上的“Song”。

  这次展出的珍品中,还有一张姐妹二人在大草坪上的合影。这张照片中,宋庆龄身着深色旗袍,七分袖还有着宽大袖口,戴着格子有流苏的围巾,端坐中央。宋美龄戴着耳环,也穿着宽大袖口的旗袍站在姐姐身后。照片夹在蓝色纸质相框中,右下端写着 “北京同生照相”。

  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曾有一段时间旅居欧洲,1929年她回国参加完孙中山奉安大典后,6月3日就回到上海的莫利爱路寓所。这段时间里,她深居简出,养病看书,很少会客,母亲和两个弟弟子良、子安常去看望她。蒋介石并没有放弃过拉拢宋庆龄的念头,两次派宋美龄赴上海邀请宋庆龄去南京,但都遭到宋庆龄拒绝。 1929年6月9日,宋美龄来看姐姐时,两人畅谈阔别之情,谈话颇久,但当宋美龄邀请姐姐赴南京参加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时,宋庆龄却坚守1927年“七一四”声明,拒绝了妹妹。1932年9月7日,宋美龄从武汉来上海看望宋庆龄,再次劝姐姐去南京并在政府任职,又一次被拒绝。

  和弟弟宋子文的感情十分深厚

  展品中,有多张弟弟宋子文和宋庆龄在这间寓所内拍的照片,姐弟两人感情十分深厚。还有一张首次展出的照片,则由宋庆龄亲自保存的宋子文与张乐怡的结婚照,她还在右下端用蓝黑色钢笔笔迹写下了“Song”。

  1935年底,国民党方面开始陆续通过几条渠道与中国共产党接触,其中一条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宋子文请宋庆龄设法与中共联系。1936年1月,宋庆龄在莫利爱路寓所约见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并将一个密封好的包裹慎重交到他手中,这是宋庆龄受宋子文委托,安排董健吾以财政部派赴陕西的一个调查员身份,赴陕西向中共中央传递国民党愿意和中共谈判、重建国共合作关系的信息。

  董健吾受命后带着宋庆龄托送的一大包慰劳红军的云南白药和电台呼号密码与地下党员张子华于2月27日抵达瓦窑堡。博古、林伯渠、张云逸等人接待董健吾,3月4日,一份张闻天、毛泽东与彭德怀的联名电报也交给了董健吾,请他转交南京,并提出与南京当局谈判的五项条件。为国家为民族的新一次国共会谈大幕渐渐拉开。

  “孙逸仙夫人”英文名片首次亮相

  首次展出的一块鱼骨化石,即是董健吾在1936年第二次赴陕西时得到的,他在右端用毛笔签上两行字,赠送给宋庆龄。这块化石的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1936年6月的一天,宋庆龄在莫利爱路的寓所里告诉她的美国朋友:“你的夙愿实现了,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道的记者和一名医生,去陕北实地考察。 ”经宋庆龄安排,马海德和斯诺分别从上海和北京启程,在西安与董健吾碰头。见面的信物是宋庆龄分别给他们的每人半张剪开的卡片。之后,由董健吾安排,两人先后顺利进入陕北,这块化石就是董健吾这次护送任务中得到的。

  宋庆龄的一生与众多国际友人结下深厚友谊,尤其在居住莫利爱路寓所时,她常与各国友人见面,招待来访的国际友人,她的革命工作也常常得到朋友的热情帮助。不少人还在她的安排下,走上为中国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道路。宋庆龄也用名片,她和国际友人交往时用的名片是什么样呢?在这次展览中,首次面向公众的一张白色名片,非常简单,中间只用英文写着“孙逸仙夫人”几个字。

  1933年初,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以77岁高龄偕夫人乘坐英国皇后号游轮开始环球旅游,2月17日到达上海。宋庆龄和萧伯纳都是世界反帝大同盟的名誉主席,一大早,她就乘坐海关小轮前往吴淞口欢迎,登船拜访萧伯纳。中午12点,萧伯纳在宋庆龄陪同下,来到莫利爱路的寓所。下午3时,他在短暂离开后又回到这里,在花园里接待中外记者。这一天,他在宋庆龄家中谈了好几个小时,从中国局势到婚姻、妇女等问题,在座的史沫特莱把谈话都用打字机记录下来,共有12页。当天下午4时,宋庆龄与杨杏佛又将萧伯纳送回皇后号上。

  在展品中,一本宋庆龄亲手保存的1933年3月1日出版的 《论语》,右上端就写着“萧伯纳游华专号”,下面还有萧伯纳的漫画,书中还载有《萧伯纳过沪谈话记》一文。

  抗战期间主导建设伤兵医院

  在此次展览中,有一张何香凝与孩子廖承志、廖梦醒的照片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出现。照片中的廖承志还是一个小孩子,依偎在妈妈身边。照片的纸质框下端还有“Kuban Tokyo”等字样,这也是宋庆龄一直悉心保存的。

  宋庆龄和何香凝曾在抗日战争中动员发动募捐活动,她们还主导创办一所国民伤兵医院,在这次展出中,宋庆龄与医院全体职工在1932年的一张的合影照片也第一次对外展览。当时,宋庆龄亲临前线慰问官兵时,目睹战士医护奇缺,于是与何香凝、杨杏佛等商议筹办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伤兵医院。黎照寰出借交通大学校舍执信西斋作为院址。在宋庆龄的感召下,许多爱国人士都慷慨解囊,一大批中西名医及护理人员慕名而来,医院很快建成,伤病员得到及时救助。

  这一时期,宋庆龄还常在莫利爱路寓所耐心听取何香凝派来的黎沛华等人关于在上海公时学校等四处开设伤兵医院的工作汇报,并诚恳提出意见。

  展品中,一对显露出铜色的花瓶引得众多观众驻足。这对花瓶上写着“孙夫人赐存”,左下端则是“俞大维敬献”,两个花瓶上分别写着 “洁比圭璋”、“智含渊薮”,花瓶是抗日战争期间用炮弹壳制作的,具有独特价值。

  亲手布置故居保持原来风格

  1937年,迫于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宋庆龄只得离开上海前往香港。辗转多地后,1945年11月,宋庆龄回到阔别8年的上海,回到这个她和孙中山先生共同度过8年恩爱生活的家。宋庆龄一心要将这间寓所捐赠给政府,作为孙中山先生的纪念馆。回到上海后,宋庆龄一直忙于这间寓所的维修和恢复工作。

  1948年6月10日,宋庆龄签署关于香山路7号寓所(1942年已从莫利爱路29号改为现名)地产的《土地所有权登记申请书》。此后,这里正式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地,供世人瞻仰。在展品中,“国父故居”的印章也得到了首次展出。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还多次回到故居。 1956年10月下旬,她亲自重新布置了故居里的陈设,使客厅、餐厅、书房、卧室保持原来的风格和状况。 11月,她在故居整理出包括孙中山北伐时穿的衣服、行医时使用的医疗器具等一批珍贵遗物,还有一批珍贵的文献也被宋庆龄整理出来,包括孙中山《建国大纲》手稿、孙中山在上海亲手绘制的中国地图、孙中山在上海撰写的《实业计划》英文底稿等。

  新中国成立直至宋庆龄逝世的30多年间,宋庆龄常常会亲自指导摆放各种珍贵文物,对这个家,她永远充满着浓厚的情谊。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