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华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带队,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全体画家一行25人奔赴湘潭、韶山、张家界和凤凰古城,开展了“伟人故里行——当代中国画名家创作写生活动”。
充满激情的写生之旅
9月25日上午,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们齐聚革命圣地韶山,在毛主席铜像广场举行了写生活动的启动仪式。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向毛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伴随着“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优美熟悉旋律,全体画家向主席铜像深深鞠躬。
杨晓阳在致词中说:“值此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激情,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荣幸地相聚在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隆重举行‘伟人故里行——当代中国画名家创作写生活动’的启动仪式。站在韶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面对毛主席的铜像,我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湘潭是伟人故里,白石家乡,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以毛泽东、齐白石、彭德怀、黄公略、谭政、陈赓等为代表的湘潭名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做出了独特贡献。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拉开本次“伟人故里行”活动的序幕,以此献礼新中国六十华诞,意义特别深远。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先进文化,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示。高举伟大旗帜、唱响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民大众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应尽职责,中国国家画院一向以推动美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为己任,积极投身于讴歌时代的文艺创作活动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用手中的笔墨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生活、时代进步、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普及、弘扬与发展服务。站在主席的铜像旁,回首新中国60年辉煌的历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国家画院副院长田黎明对参加启动仪式的韶山学校学生给予勉励。他说:“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学校依伴着主席的故居,光荣而幸福。几十年来,韶山学校沐浴着主席的光辉,牢记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全心全意培养新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国家历经了60年的巨变,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了毛主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宏伟目标。但是,前进的道路仍然充满艰辛,仍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强盛。作为这个时代的学生特别是主席家乡的青少年,责任和使命是何等的重大。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来到韶山,旨在缅怀伟人情怀,讴歌祖国河山。我希望主席家乡的青少年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的强盛发挥更大力量!”
在韶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兴东、《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致词后,韶山市领导和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共同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启动。随后,国家画院画家代表李延声、王迎春、谢志高向韶山学校贫困学生进行了爱心捐款,张江舟、赵卫向韶山学校部分学生捐赠了画册。同时,国家画院还向20名“白石杯”书画大赛获奖选手赠送了画册。
在启动仪式后,杨晓阳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他说:“韶山人杰地灵,孕育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相信来这里的国家画院的每一位画家都会受到触动。作为文化部直属的最高美术创作机构,国家画院历来依靠自身优势,认真履行文化部赋予的职能,自觉肩负起团结广大美术工作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历史使命,成为国家美术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心连心、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时代进步的号角,通过绘画方式讴歌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我们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艺术劳动,热情歌颂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实践。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画家队伍是一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队伍,是一支锐意进取、富于创造、乐于奉献的队伍,是一支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甘共苦、值得充分信赖的队伍。”
杨晓阳说:“抚今追昔,我们为生长在日益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而感到无比自豪,为带领我们开创今天美好生活的中国共产党而感到无比光荣,为用自己勤劳和智慧铸就共和国辉煌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骄傲。我们热情讴歌亿万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做出的不懈奋斗,我们要唱响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国家画院要形成一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德艺双馨、开拓创新的美术大军,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启动仪式后,画家们还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和毛主席遗物陈列展。主席的伟大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着每一位画家,让他们得到精神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
田黎明动情地把韶山采风比喻为“圣洁之行”。他说:“在毛主席纪念馆,深感主席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内蕴着独有的红色光芒;书稿里密密圈点的文字,让人怀想着东方的曙光;主席的睡衣和一双补了又补的布鞋,让人在自省中体味着简朴的真正涵义;主席每天的食谱简单到不能再简,这让人感慨伟大的人格就依存在平凡之中……”
凤凰古城是本次采风写生的第二站。凤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独特的人文风光令画家们深深陶醉。游沱江、感受原味苗寨、体验苗家生活、吃锅巴饭、喝拦门酒……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画家们切实体验了苗族人民的原生态文化。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画家们乘着乌篷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数百年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体味。依河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色沙石砌成,典雅而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画家们专注地观赏,忙碌地拍照,还不忘现场挥笔写生,用各种方式记录着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
在凤凰古城,画家们还参观了沈从文故居。沈从文是作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上世纪20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他在古城里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
写生的第三站是张家界。武陵源被誉为“大自然的迷宫”和“地球纪念物”,这里拥有壮丽而参差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和清澈的湖泊、溪流,其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地貌景观,几乎包存了原始自然状态。画家们游览了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天子山,瞻仰了屹立在贺龙公园内的贺龙铜像,观看了御笔峰、仙女散花、大观台、步难行等景点。
携手开创国家画院的未来
在写生创作活动中,国家画院在韶山、张家界召开了“伟人故里行”写生创作活动总结会。通过这次“伟人故里行”采风活动,杨晓阳再次强调了画院建院宗旨与方针:“国家画院要引领中国美术的创新潮流,在世界范围内代表中国特色,在中国范围内代表国家水平。”
不久前,杨晓阳在充分调研、思考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国办画院的五大职能:创作、研究、教学、收藏和普及,这使画院的原有职能有了很大拓展,尤其是将收藏和普及也纳入了国办画院的职能范围。而创作、研究、教学作为国家画院首倡的基本职能,目前已在院内形成共识。
杨晓阳表示:“五大职能缺一不可,我们的创作应该是专业的美术创作,不进行研究,画院的创作理论就没有建树,无法提高;画院的教学是对已有绘画基础人才的继续教育,是高层次的,不进行教学就是对画院名家资源的浪费;而如果不收藏,不为国家留下一批精品,也是对画院体制的亵渎。在全社会共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今天,若画院不搞普及工作,那作为公益型事业单位的国办画院就没有发挥其社会职能。”
结合文化部部长蔡武指示国家画院要“做大做强”、副部长王文章“加强管理,加强学术”的要求,杨晓阳对中国国家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内要有中国特色,对外要有国家水平。通过展示中国特色,打造国家形象,熔铸国家气派,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他说,国家画院正在着手《“中国美术发展工程”方案》和《“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方案》的制订工作。在五大任务之外的这两大工程,是画院体现自身职能的具体做法,也是国家美术工作的发展目标。杨晓阳表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已成为国家画院的定位,国家画院既是最高美术创作机构,理应承担国家交办的美术任务,也是广大名画家创作、研讨、教学、普及的高层次美术平台。
对于社会上对国办画院体制的非议和质疑,杨晓阳认为,中国和西方的美术史有很大差异,简而言之,中国从古至今,官员和文人(包括画家)两种身份常常是不可分、互为一体的。中国自宋代始设宫廷画院以来,历代都有宫廷画院,西方则无宫廷画院之说。因此,中国现存的国办画院,西方国家自然也没有。杨晓阳认为,国办画院是中国美术史不容忽视的一大传统,因为中国从汉代开始就有宫廷画家,唐代自李世民非常重视书法,及至宋代,真正有了画院机构,延续至今。杨晓阳说:“这说明中国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均重视文化、重视美术,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为文化大国的重要支撑。”
结合国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提出的“推动高精尖事业单位为国家创作高精尖文化作品”的要求,杨晓阳又明确提出了“一人一品”的学术理念。一人一品不只是品种、品貌,还有品格、品质、品位等更高层次的要求。他希望画家们在继承、创新上多下功夫,作品既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要有显著的个性风格。他尤其强调国家画院的画家要具备“一人一品”。
“每个人的作品一定要有个性,有品位。”杨晓阳说,有品格、有个性的作品不一定全是好作品,但没有品格、没有个性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因此,“一人一品”既是学术目标,又是对每位画家提出的具体要求。
杨晓阳同时强调,现行的画院体制可以带动全国美术的发展。“中国的美术、中国画院的体制,从古至今都得到了国家最高层的参与支持,这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的,这也是中国成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优秀传统应该继承,现在要做的是在新形势下完善它。我们应该讨论的不是画院该不该存在的问题,而是画院如何办好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国家画院即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文化部的支持与关怀在国家画院建设全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为画院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晓阳对本次红色之旅感触颇深,联想到中国共产党60年来自强不息铸就的辉煌成就,他说:“我们在毛主席的家乡韶山,深刻体会他老人家60年前的光辉预言‘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光焰普照大地……’这已在新世纪的东方成为现实。神州大地的魅力,让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自信,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全世界的注目中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我们画家应增强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增进美术界的大团结、促进文艺创作的大繁荣、推动国家画院的大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
总结会上,国家画院副院长田黎明、院长助理张江舟、创研部主任赵卫、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纪连彬等就画院建设项目及学术理念问题、策展的学术深度问题、画院官方网站的建设问题等发表了看法。
田黎明说:“看到韶山的黄土民房,我非常感慨。热爱党、热爱毛主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受。我刚到画院工作,就感受到晓阳院长的人文精神,他在几位老院长创立的学术品格、学术品质上弘扬了这一优秀学术传统,强调以人为本、敬业精神,这既是学术的,又是人文的。人文精神与敬业精神的一体化,改善了画院的工作氛围。我看到了解永全、卢禹舜先生对工作的敬业,看到了张江舟、赵卫、曾来德、纪连彬及各位老师、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地工作,这使我感受到国家画院为搭建‘国家一流、世界知名’这个国际学术平台而团结向上的积极态度。中国画强调人文修养、人文境界,体现在国家画院的工作上,就是要出作品、出人才。”
对于国家画院院长助理张江舟来说,写生还是一个修心养性的过程。他认为,画家的心性若不健康美好,作品也肯定不好。“改革开放30年来,美术界的创作环境非常自由和宽松,艺术面貌多元、多样,但也出现了一些精神形态不太健康的作品和样式,这与画家的修养和积累有着直接关系。”张江舟说,要想画好画,精神培植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的精神状态、没有一颗丰满、丰厚的心,艺术家的笔头不可能美好、强壮起来。“自然环境可以让你找到许多在城市生活中找不到的东西,陶冶性情,这是除了搜集素材之外,写生的最主要目的。”
负责本次活动具体组织工作的创研部主任、山水画家赵卫认为,本次写生采风活动还体现着国家画院画家的团队精神。不少画家放弃个人事务,积极参与这次集体活动。据赵卫介绍,这已是国家画院画家的传统。在坚持“三贴近”艺术创作原则、深入生活、支援地方美术普及、走进老区、聚焦西部等方面,国家画院近几年已经连续举行了多次大型活动。不过,这次“红色之旅”更具特别含义,对领袖的敬仰,对圣地的崇拜,包括活动中为山区孩子捐书捐款等内容,都使画家们另有一番感受。
作为60多岁的老艺术家,李延声、王迎春、谢志高不辞辛苦写生创作,为中青年画家作了很好的表率。他们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和严谨也令人肃然起敬。虽然每天驱车四五个小时,但他们顾不得疲劳,每到一地都迅速地投入到创作中去。李延声晚上11点钟还在下榻酒店的大堂中画人物白描和速写,而第二天清早还要自己再单独重返沱江边进行写生。“因为那时比较安静,人少,可以静下心来搞创作。”李延声说,“中国艺术讲究人和自然的和谐,要想在艺术上有所作为,必须要到生活中去。艺术创作要发展,两条最关键:一是一定要沉下去,要甘于寂寞;二是艺术语言要不断提炼,沉得越深,艺术技巧就能提的越高,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参与此次活动的画家都表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繁荣发展大美术事业的关键所在。围绕大局、服务人民,强化阵地意识、建设意识是繁荣发展国家画院事业的基本立足点,始终与社会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一定能够发挥艺术作品鼓舞人心、振奋精神、陶冶心灵的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画院的美术工作创造者要自觉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相互尊重、团结和谐、共同提高,不断开拓国家画院事业的新天地,为美术繁荣发展谱写新的篇章!(卜登科 高素娜)
神圣的红色
田黎明
韶山,在我们童年时代的记忆里,就是灿烂的红色。今天走在她的土地上,内心充满了光明和温暖。静静地走进毛主席故居,简朴与伟业点亮了这里的一切,朴素的农具闪烁着自然之道,每间房屋方正光明,温润厚重的土墙抵挡着一切寒流和酷暑。我每向前移动一步就仿佛经历一个时代的沧桑之变。在毛主席少年时代的小屋里,阳光照进了小木窗,这里的书桌、衣橱、木床与层林山峦都被太阳染红。这是神圣的红色,因为她只为真理而红。
我们这一代人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情感。红色雄浑从容,给人以振奋、以激励;红色是简朴的步伐,是进取的力量,是精进的心愿;红色最端庄,最高贵,也最平凡,她如红岩的亘古不褪色;红色最澎湃,如江河之广源远流长。
在毛主席纪念馆,深感主席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内蕴着独有的红色光芒。书稿里密密圈点的文字,让人怀想着东方的曙光;毛主席的睡衣和一双布鞋补了又补,让人在自省中体味着简朴的真正涵义;还有毛主席每天的食谱简单到不能再简,这让人感慨伟大的人格就依存在平凡之中,在生活最平常处呈现人生境界的最美……
韶山,圣洁之行,使我更珍惜沐浴我们每天成长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