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美育教育 > 详细内容
《三字经》真的毒害青少年心灵吗?
发布时间:2012/3/23  阅读次数:4784  字体大小: 【】 【】【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对现在一些学校和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提出了疑义,认为“读背《三字经》严重点说是在毒害青少年心灵”。这一观点随后引发热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11.8%的人认为  《三字经》“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毫无用处”;51.2%的人认为“背《三字经》有益青少年身心发展”;还有37%的人认为“没用处倒也无害”。  
  

  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三字经》?

  ■历经数百年,《三字经》依然有着生命力

  邓昌发

  近年来,社会上有不少学校、家长流行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这些都是“国学热”的表现之一。很大程度上讲,“国学热”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是不矛盾的。重视青少年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精华,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作为经典读物,《三字经》并无原罪。它自南宋诞生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今天《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范围内加以推广。这说明《三字经》在今天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三字经》中有一些思想与现代文明有出入,但应该承认,它的主体文化是良好的,值得传承和发扬。我们不能奢望一本几百年前的著作到现在一点“瑕疵”也没有,也不必因为其中的一些“不适”而否定一切。重要的是,我们在传承国学过程中,能否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中国,在经济、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的复兴、传统的振兴、和谐的追求,都要求我们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在我们的目光紧盯着未来的同时,也不应该忘却先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不妨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古人的情怀,读一读《三字经》。

  ■虽有不合时宜之处,但精华值得后人汲取

  李北陵

  “毒害”之说,我认为言过其实。我让孩子从小读《三字经》,现在已经看到了好处,却还没发现“毒害”的利空。

  记得儿子读小学时,每学期放假,我总让他在假期作业之外做两件事:第一,学炒菜做饭;第二,背诵《古文观止》和《三字经》。学炒菜做饭,培养了他生活自理能力;背诵经典,则让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儿子成年以后,思想活跃,文笔生动,而且知书达理,善于沟通,在单位表现出色,很快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功底,铺就了今天他在事业上的成绩。

  诚然,与任何读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一样,《三字经》中的一些内容确实显得过时,譬如忠君、光宗耀祖等思想观念,但绝大部分内容是在传播文化、知识、礼仪,弘扬勤勉、谦逊、孝顺等美德,所以不要过分夸大《三字经》的负面作用。

  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下至大众流行文化,都常常借用传统经典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譬如,温总理这些年都会在每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巧妙地引用古文、诗词,不但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还比如说,台湾的一些音乐人,像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的一些作品中的歌词也明显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这都说明了传统经典的魅力越来越为后人所重视,值得我们不断汲取精华。

  以我看,小孩子读《三字经》其实都是有口无心的,虽然还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行文中的节奏和韵律,诵读时的朗朗上口,可以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以国学的启蒙,让青少年产生心理上对传统文化的悦纳,这不正有利于弥补现在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短板吗?

  ■读经成  “折磨”,不是经典的错,而是教育方法的错

  宁波

  《三字经》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字句工整、内涵丰富,不到两千字的篇幅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概述了华夏大地的沧桑变化以及著名人文典故,堪称一篇经典范文,值得读,甚至值得反复读。

  其开篇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使人不由然想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再比如“亲师友,习礼仪”正是当下我们热切呼吁的“尊师重教,知书达理”的风气和礼仪;再比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直到“革命兴,废帝制”,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飞速变化的当今社会,《三字经》所推崇的一些优良美德,依旧焕发着隽永的光辉。

  大凡有些文学功底的人,小时候都有过背诵诗词佳句的经历。小时候并不知其义,长大后却发现个中奥妙——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诗词佳句的文采和意义内化为了自我的感受和表达的凝练。让小孩子读背《三字经》,就好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经典中的文化常识、美德教养渐渐会使其心灵受益。

  读《三字经》之所以被一些人看成是对孩子的一种“毒害”,其实关键不是该不该读,而是该怎么读。我们今天一些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足,传授时功底不够,在教学中既不能到位地解释经典的内涵,又没有结合时代现状去批判地阅读。再者,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不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做法,逼着孩子“死读”、“硬读”,毫无乐趣可言,当然就成了一种“折磨”。

  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三字经》有诸多优点,也存在不足。但文化是要在阅读中加以辨别的,只有读了才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继承什么该抛弃。如果说读《三字经》毒害了青少年心灵,那不是《三字经》的错,而是教育方法上出了错。

  ■以睿智和眼光,批判地继承

  金真

  如果说将《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变成应试教育的内容强制要求背诵,那确实会给学生们增加不少学习负担。但就《三字经》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经典本身而言,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其大部分是关于为人处世的内容,绝不是危害青少年心灵的“毒草”,而是一种可以保持人的道德健康的营养品。

  历史上,我们曾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只破不立、全盘否定的态度,这导致了我们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也间接地导致了现在不少国人信仰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滑坡。

  当年,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说的是要以睿智和眼光,对外来文化批判地继承。在今天,这对于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仍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因此,我们对待《三字经》这类国学经典,既要看到它不仅是五千年来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下的精华,而且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凝结——它凝结了几千年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和维系社会秩序良俗的规范原则。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时代的局限性,还有一些与现代社会的公民价值观不符合的道德规范,这些都要批判地继承。

  ■更担忧的是,国学“虚热症”背后的敛财动机

  谈旭栋

  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说,当社会秩序失范的时候,急需精神上的代用品。《论语》、《孟子》出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三字经》出自内忧外患的南宋末年,似乎印证了这句话。而今天,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裕之后,开始反思屡屡发生的诚信危机、道德滑坡乱象,出现推崇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的热潮,也可以说是希望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的根基和道德的依托。

  回过头来,再看看《三字经》到底讲了什么?一来宣扬道德礼数,二来普及历史知识,三来教授中国文化,但其意义远不止道德教化。作为一本历代广为传习的发蒙读物,我认为,孩子们有必要读《三字经》,但仅是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手段而已。无论是社会风气还是青少年的心灵,既不会因为学习一本经典就轻易改变,也不会像“毒品”那样祸害心灵,我们没必要给它赋予过分沉重的意义。

  其实,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学“虚热症”背后隐藏的商业动机。一些办学机构利用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打着复兴“国学”的旗号,动辄收取学费上万元,开办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种国学班,使“国学”沦为敛财的工具,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异化为急功近利的行为,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

  ■寓教于乐,让孩子懂得文字背后的大道理

  依依

  女儿从5岁开始读《三字经》,如今已有3年的读经史了。开始是幼儿园要求读,后来学校不要求了,女儿还是要读。其实在幼儿园刚开始要求读的时候,女儿曾一度抵制过,不为别的,只因老师施加了压力,指定在某天要背会某页或某段。因为女儿不配合,我还被老师“请”去挨了顿批评,也正因这顿批评让我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女儿这边。

  让孩子读《三字经》的目的就是要让其领会其中的含义,弘扬美德,摒弃恶念,这和是否会背有何关系?如若死记硬背了,即便倒背如流,那又有什么意义?

  有我这个当妈的当挡箭牌,女儿没了背诵的压力,读起来反而轻松了。开始只是觉得朗朗上口挺有意思,后来开始主动向我讨教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我即便再忙也会挤出时间耐心地给女儿讲解。为了让女儿更好地理解,我还运用了“故事讲解法”,收集了一些诸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哲理小故事,在讲《三字经》中的短句时,对号入座地说给女儿听,这样一来,女儿读经的兴趣大增。随之而来的是,女儿身上出现了很多闪光点,譬如:礼貌、宽容、孝敬、节俭、有爱心……

  根据切身经历,我认为让孩子读《三字经》很有必要,但前提是不施加压力,要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懂得文字背后的大道理。唯有如此,孩子才不枉读一回。

  争议回放

  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  《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

  《三字经》毒害青少年心灵的想法站不住脚,但要求孩子背或记《三字经》,这种方法不科学。孩子感兴趣,家长可以引导,但超过一定限度,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

  现在幼儿园、小学都在学外语,这是不对的,母语都还没学好,就学外语,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教学。在幼儿园、小学这个黄金时段,孩子们应当学习母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学会副会长凌孜

  “亚洲四小龙”,凡是有中国文化的地方,传统文化并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人的道德品质维持了较高水准,而我国内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道德的滑坡。传统文化难道比地沟油更有害吗?古代的蒙学,对于约束孩子的行为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