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青少年文艺活动 > 详细内容
杨照:孩子有许多条成功之路
发布时间:2012/3/27  阅读次数:4480  字体大小: 【】 【】【
  电话听筒那头,杨照家中回荡着女儿的钢琴声,访谈就在这样悠扬的氛围中开始,一切来得有些突然,却又顺理成章。被认为是台湾最会讲故事的时评家,杨照在两本新书《迷路的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中,多少褪去了“犀利”的锋芒,转而用温婉的笔触写起自己的成长,还有女儿的成长。

  正是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青年杨照,和一个宽厚慈爱的父亲杨照,从两个侧面让人重新解读杨照和他笔下的事物,深层次地认识这位作家。

  在访谈中,杨照说:“我自己曾经就是叛逆的,我敬重父亲对我的宽容,现在我用宽容来对待女儿。人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三条,应该有300条,甚至3000条,父母的职责不是让孩子们走那仅有三条路,而是帮助她发现300条,甚至3000条……也许大陆的家长们读了我的书,能获得一些启发。  ”    

  那些年,少年杨照写过的诗

  时评家杨照,本来以冷静、犀利、透彻的评论文章见长,但当他转向“青春”这个永恒话题,再次来到那个“长久失去、仿佛拾回、却又无从确知的君父城邦”,像大多数人一样,依然无法抑制自己久违的、幸福的战栗。

  杨照说:“青春总是在寻觅出口,总是在遗憾,总是在迷路。  ”在《迷路的诗》中,杨照回忆了自己在高中时代的浪漫与叛逆。

  三十多年前,当他还是一个青年,面对初萌的青涩恋情,少年时代的苦闷与彷徨、迷惘与骚动,诗就成了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对文学与知识的热情也透过诗歌传递。“还好十几年前写下了这些文字,让记忆找到一个在时间川流中的定锚之处。借由这些文字,我和那段少年时光的距离,就从现实的三十年缩短到永远维持在十五年的长度。  ”杨照写道。《迷路的诗》所记录的,是有一个少年用一种和过去、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同的方式成长,认真追求许多别人不觉得该要追求的目标,包括诗、文学、义气还有无望的爱情。杨照说:“或许有人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一点追求的勇气,或许也有人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一点包容的善意。  ”

  这些年,在成长的不只是女儿

  在《我想遇见你的人生》里,父女之间的温情书信还原了杨照身为父亲的一面。杨照说:“刨除工作的部分,我本人就是一个温和的人,并不锋利。只不过在写时评的时候,必须拿出锋利的一面来。  ”

  作为一个父亲,杨照说他很早便设定了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如同大多数家长一样对女儿有许多想象和期待。女儿还两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列好几项希望她不要做的事。

  一次在台湾宣传《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的讲座中,杨照说,随着女儿渐渐长大,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掌握孩子的方向,依照他的想象,女儿应该跟他一样喜爱文字,可是女儿却走向了音乐:自己的角色逐渐从“指挥官”转变成了“帮手”。

  杨照认为自己某些观念的形成完全得益于女儿的贡献,也正是女儿给他带来的巨大影响。访谈中,杨照提到,“自己慢慢会发现,原来在这些年中,成长的不只是女儿……”

  正如自己年轻时候,父亲用同样的宽容对待自己一样,杨照给予女儿的是更广阔的空间以及全力的支持。就比如,每逢周末,杨照会在家中,陪女儿练琴。回荡在房间里的钢琴声也同样消除了自己的疲惫与苦恼,杨照乐在其中。

  台湾作家们纷纷写起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教育书籍,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送给孩子的字》都在此列。杨照说,“我写这本书,可是把提及女儿的部分都给她看过了,完全遵照她的意愿,女儿也会给我很多的意见进行修改。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我们都彼此尊重。  ”

  对话杨照

  只有诗才能表达真正的感受

  记者:好像台湾的作家们口才都很好,像张大春还有您,都有电台节目,很受欢迎。是这样吗?

  杨照:台湾的电台会邀请一些知名的作家主持节目。因为作家有一些自己的读者群,互动起来也更方便。在写作中,必然也会积累一些心情和想法,与读者分享。

  记者:《迷路的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这两本都不是最新的书了,为什么这次会选择这样两本书?

  杨照:这是我所信任的出版社的想法,他们在我之前的众多书籍中选了这两本。其实这两本书的写作相隔了十几年。因为之前《故事照亮未来》说理很多,编辑们的想法是让读者更加认识我,发现杨照原来还有这样的一面。

  记者:《迷路的诗》既然是写您在青少年的文艺生活,那么为什么名字不叫“迷路的诗人”而是“迷路的诗”呢?

  杨照:我在看你的采访提纲的时候,也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有趣。我是想说,“迷路的诗人”就太理所当然了,比较贴近自己,但是我觉得我想表达的内容更宽泛一些,范围也比较广,讨论一个时代里,诗与社会的关系,所以叫做“迷路的诗”。

  记者:诗越来越小众了。我可以这么理解吗?为什么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了?

  杨照:可以说,诗从来都是小众的,是一群目标明确的小众群体。以前的台湾,青少年通过诗去触摸,去实验,去感受生活,而如今这样的方式逐渐消失了。到今天,年轻人在社交网站,在博客,在微博上继续着新的探索。一个社会中,诗的冲动越强烈,就意味着人们越渴望表达,因为诗才能表达真正的感受。

  记者:您如何看待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体,它们算作诗歌吗?

  杨照:其实诗也有很多种发展,诗也有很多不同的面向。而诗与诗歌也有一定的差距,现代人比较注重“格式”的理解,那些体就好像是他们与诗歌格式的一种玩耍。

  记者:在  《我想遇见你的人生》里,您好像褪去了写时评时,犀利的一面,回归了一位温和慈爱的父亲,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

  杨照:你所谓的“犀利”其实是一种工作状态,写时评时,让自己尽量地尖锐,在工作中尽到责任。离开了工作,生活中的我可能大概就是一个温和的状态。而女儿的存在让我也多了一份思考,所以比较温和的一面也就呈现出来了。

  记者:有您这样一位  “文艺老爸”,女儿会不会感受到压力?

  杨照:我从来不给她任何的压力,而是尽量让她明白她想要什么,并督促她为之而努力。随着年纪的增长,父母们也应该从一个指挥官变成一个助手。我们让他们明白,对他们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最后努力消除她实现梦想的矛盾。女儿不会写作,她更热爱音乐。

  记者:您作为父亲的这些想法和看法,好像会与大陆读者有所不同。您会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杨照:作为一种不一样的声音,读者还是可以读到一些新的态度和想法。其实我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时代是前进的,我们无法预言10年、20年以后,社会是什么样的。在我们年轻时成功的手段,并不一定就是未来他们能够使用的。我们能够做的也就是帮助他们做好面对未来的储备,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这个世界的成功之路并不是只有一条,也不是三条,应该是300条,3000条。我们留给孩子们的应该就是那3000条成功之路和无限的可能。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