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物辞典 > 中国国学大师 > 详细内容
国学大师:王国维
发布时间:2009/10/30  阅读次数:110434  字体大小: 【】 【】【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被称之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甲骨四堂之一。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王国维先生的手稿收藏在国家图书馆有百余种。其中有他最著名的著作《人间词》、《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及遗书。  

  在百余件王国维手稿中,最被世人关注的还属先生留下的遗书。1927年6月2日,先生投湖自尽,震惊学界,也成为80年来学术界的文化“公案”。凡研究王国维的人,无不提及他的遗书。遗书全文122字,行文竖写,共8行,全文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藳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犇葬,固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  

  五月初二日父字          

  遗书是王国维在死前一天就写下的,临行前装在自己的衣袋内。    

  这份被昆明湖水浸染过的遗墨绝笔,毛笔手书,字迹清晰。由于湖水的浸染,可看到染在另一边依稀模糊的反字,还可见入封时的叠痕。据说,遗书发现于内衣口袋中,外有封,上书“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王贞明为王国维三子,当时在北京。捐献来的遗书没有函封,只有遗书一纸,长26.4厘米,宽16.9厘米,裱在一个长38厘米,宽21厘米对折纸板内。另外还有两个相同纸板,其中一个有罗振玉用毛笔直接书写在纸板内有铅笔画好格子的题款:“海宁王忠慤公遗墨,公完大节后逾月/上虞罗振玉署”,并钤“罗印振玉”阴文方章;另一为无字白折。有人分析,这些应是出于罗振玉的设计,当备题咏之用,但这种装帧形式只为收藏,还是为在某种场合摆放,以供瞻仰,其中一折内为何没有题咏?还有待研究。    

  王国维遗书原件一直珍藏在国家图书馆的名家手稿库。1951年,王国维的学生,时任北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的赵万里先生恳请王国维的儿子,也是赵的好朋友王仲闻先生将王国维的手稿捐给图书馆。不久,王仲闻果然将其父亲的珍贵遗墨真迹手稿一百余件都捐予了北京图书馆,同时捐赠的还有包括罗振玉、顾颉刚、胡适、梁启超、沈增植、容庚、唐兰等名家在内的各界朋友写给王国维的信札几百通。  

  遗书影印件可见于多部王国维研究著作,但在复制中,也流失掉原件中所承载的太多珍贵遗留。遗书原件珍藏在国家图书馆善本库里半个世纪后,曾于2001年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名家手稿珍藏展”上与广大读者见面,使世人在70余年后得以一睹真容。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