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基督教(希腊语:Χριστιανισμός、拉丁语:Christianismus)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拉丁语:Ecclesiam catholicam)、新教(德语:Protestantismus、法语:Protestantisme、英语:Protestantism)、东正教(希腊语: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教会斯拉夫语:Правосла́виѥ)、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
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
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1054年)马丁·路德1517年 加尔文
英国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圣公会)
一. 基督教起源(origin)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希伯莱语:מָשִׁיחַ 、希腊语:Χριστός)等概念,以及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希腊语:Παλαιά Διαθήκη、拉丁语:Vetus Testamentum)。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希伯莱语:ישוע、希腊语:Ιησοῦς,拉丁语:Iesus)。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希伯莱语:נצרת),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颁布米兰诏书(Edictum Mediolanensium),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宣布它为国教。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us)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希腊语:Πάσχα、拉丁语:Pascha)(每年春分以后、又逢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教会又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而则成了圣诞节(拉丁语:Christi Natalis、希腊语:Χριστούγεννα)(耶稣出生的确实日子已不可考)。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但因计算错误,耶稣实际出生的年份应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部分非基督宗教教徒的史学家认为,耶稣传达的教义更加接近犹太教,而保禄(又译保罗,希腊语:Απόστολος Παύλος、拉丁语:Sanctus Paulus)对基督教教义做了较大贡献,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在蛮族之间传播基督教,具有开化功能并能确保罗马法的精髓和拉丁语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区流行。只有英国视罗马基督教为异教信仰。在克洛维的统治之下,法兰克人成为基督教徒,尔后并渡过莱茵河把基督教基督教传播给日耳曼人。拜占庭人则在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之间传播东正教。在公元第五世纪初期,圣巴特瑞克把基督教带到爱尔兰,然后传播到苏格兰,再从北方返回英格兰。在第六世纪后期,教皇格列哥里(伟大者)派传教士由南部进入英格兰。在同一个世纪,英格兰人再一次皈依基督教。
耶稣的生平和传说
研究基督教起源的人,总是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的耶稣是否实有其人? 否认耶稣实有其人的学者大约持有下列几种观点:
(1)认为耶稣只是基督教神话中的偶像;
(2)耶稣是错误传说中的人物;
(3)基督教中的耶稣实际上是历史上同名者的捏合杂揉;
(4)在同时代的历史著作和考古发掘中找不到充分的根据;
另外,教会中同样有一部分人否认耶稣有血肉之躯,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神,作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的耶稣只是一种"幻影",或者说是人的幻像。
主张耶稣实有其人的既有护教人士,也有非基督徒的学者, 各种看法之间往往大相径庭,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全盘接受圣经的记载, 维护教会传统,认为耶稣就是道成肉体的基督;(2)耶稣是当时犹太人"叛乱的首领";(3)耶稣是一场革命运动的领导人;(4)耶稣是个大骗子; (5)耶稣是至死不悟的预言家;(6)耶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但後来的人们将他神化了。学术界对圣经中"拿撒勒人耶稣"这个名称展开过讨论。《新约》头5卷称耶稣为"拿撒勒人(Nazarene)或"拿佐拉派。(Nazoraean);而在犹太教文献中,耶稣及其门徒被称作"拿撒利姆"(Notarim)。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词都与加利利一个叫做"拿撒勒"(Nazareth)的城市有关,但也有少数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在《旧约》中找不到这个拿撒勒城的名字,可能它是一个小村庄名字。近人罗伯逊(Archibald Robertson)引述4世纪约有关献後指出:公元前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境内就有一个教派叫"拿撒利派"(Nasaraens),并说:"另一桩奇事是,一个叫做曼达安派的教派,他们崇奉施洗者约翰为真先知,而斥责耶稣是说谎者和骗子,但是依然称他们的主要成员为拿撒拉(Nasoraye)也就是"拿佐拉派"。他因此得出结论说:"约翰和耶稣的信徒们被称为拿佐拉派。但是这个称号并不是源於拿撒勒的村名,却是源于希伯来语Natzar一词,原是守的意思 即指守秘密者或严守犹太律法者。" 国内也有人认为基督教是由上述拿撒勒派发展而来。 似乎更多的学者坚持拿撒勒派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的观点,认为该派出现的时间应为1、2世纪。
"耶稣"在希腊文作Ιησοῦς,是希伯来文ישוע(耶霍书亚)。יהושע (耶书亚/约书亚)等词的译音,原意为"耶和华(是)拯救"。罗伯逊认为希腊文中"基督‧耶稣"就是"弥赛亚‧约书亚",同《旧约》中的先知约书亚有内在联系。但这种一家之言忽略了"约书亚"这词本身的含义,也撇开了《马太福音》第1章第21节的解释,所以不能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即使非常肯定耶稣实有其人的论者,对耶稣的生平仍存有种种疑点,比如耶稣的生卒年代,照教会的传统说法,耶稣生年就是公元纪年的开始,但是历史学家指出: 《路加福音》第2章第2节所载"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应在公元6 - 7年,然而按《马太福音》第2章第1节的记载"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的佰利恒"来看,生年应定于公元前4年。 不仅生年仍为悬案,卒年亦难以确定。
《圣经》中记载耶稣生平事迹寥寥无几,童年的事几乎末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讲到他12岁时跟父母去耶路撒冷,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听讲发问的情景。然後就是第3章第23节说:"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30岁。"此外,福音书记载的都是他传道以後的言行。所以黑格尔也觉得不无遗憾地说:"关於耶稣[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这一有趣的问题,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最初出现时已经是在成年时期,那时他已经从犹太人传统旧俗念意识中解放出来了。"
综合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关于耶稣生平有下列几点我们可加以肯定: 1. 耶稣是犹太人; 2.生活在公元1世纪初; 3. 30岁左右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 4. 曾收12个人为大弟子(门徒,后亦称“使徒”); 5. 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嫉妒; 6. 後以"谋反罗马"罪被钉死於十字架。
"基督"一词在希腊文作"Χριστός",意为"受膏者",即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对应词。在《新约》圣经中,常同耶稣连用或换用。但近代研究者常将耶稣同基督分开。有的还将"历史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加以区分。
信者得救的典故
《路加福音》23:39-43 在众人不信耶稣的情况下,和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名犯人,悔过并信了耶稣,他的罪被赦免,并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