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李国昌有着大多数人羡慕的生活,事业有成,公司下月就要在香港主板上市了。他家庭幸福,妻子美丽温婉,子女健康快乐。媒体上很少有关于他的报道。《大学》有这么一句话“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李国昌来说,这是他一生信奉的准则。从军人到外交部官员再到下海经商,李国昌用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而我想,除了努力以外,以德服人也是他今天能够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他曾经说过“小赢靠智,大赢靠德”。问到跟了他20多年的老司机,他的这位员工说到,李总是个大善人,做人朴素,没架子,不张扬。
近年来,中国文化艺术界有一位一直隐于后台,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慈善家、赞助人。我们一直难以追逐到他,源于一次巧合,我们采访到了他。
他创建了非盈利性质的北京墙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交流的文化艺术展事;
无论是李国昌高调的身份和异常低调言行的反差,还是对这位几近未知的神秘人物的强烈好奇,都使得这次采访令人期待。
问:李先生你好,请问你是如何介入对文化艺术的收藏的?
李:大概是8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外交部工作,对从事文化交流和文化活动却有着非常的热爱。在不断的外事活动中,我接触到很多外国来宾,发现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兴趣很大。那个时候我逐渐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就开始研究古董、字画等。那个时候时并没有什么艺术市场,无所谓买卖艺术品。一般艺术品是作为馈赠,喜欢朋友的画,去家里求一幅而已。那个时候我也很幸运的结识了很多绘画大师像吴作人,李可染,启功等人。我对于艺术家是很尊敬的,从跟他们的交流中慢慢的开始自己的收藏。
问:现在很多媒体对收藏家的报道大多都是这样一种口径,收藏家就是当自己拥有一大比财富后,金钱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时候,变换一种形式了占有。或者说通过这样一种行为来宣示自身的地位。请问你是看待收藏行为?
李:从收藏个体角度来讲,收藏行为让我与文化、与历史形成了一种滋养与返补的关系。但终究来讲,收藏不是个人行为,不应该从个体层面来考量它的意义,否则会将收藏定义在“器”的层面进而遮蔽收藏本身所具有的宏大意义。实际上收藏是文化生态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收藏的过程中,个人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收藏就是要在庞杂的文化衍生物当中,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发现能够佐证那段历史存在的证物,通过与当下的交流发现可以启迪未来的证物。收藏家是在做帮助历史,帮助文化,帮助民众留存下那些可以进入我们的心灵并留存在记忆中的功德性的事情。
问:那你为什么要创建美术馆、成立专项的艺术基金,赞助“中际论坛”、投资创办艺术类媒体?
答:我通过社会获得了社会对我的支持,得到了一些物质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必然还是应该回流到社会中的。我只是选择了一种我喜欢的方式,将那部分财富转移到对文化艺术的支持中,精神上的获取比物质上的获得更加幸福。
至于这些文化机构如何运作,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团队来运作,我只是把我能做的做好就行了,其它我想也没必要多说了。
编后:
遗憾的是,因为他的低调,他只回答了几个问题。但我们已经管窥到了我们的答案。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出现更多的儒商,低调而务实,心怀远大而笃实躬行。
李国昌简介:
收藏家、慈善家
中国森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国际经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
墙美术馆创始人
中国当代艺术基金创始人